“我把女儿的胳膊拉脱臼”:妈妈不是暴力狂,只是太累了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残暴的妈妈。
直到有一天,我将女儿的胳膊拉脱臼。
那天我们起晚了,距离孩子蛋糕DIY体验课只剩半小时,我才刚把女儿从床上拉起来,不免着急。
女儿丝毫不在意我的催促,我给她穿着衣服她还蹦蹦跳跳,挣扎着拿床头柜上的玩具。
情急之下,我狠狠拉了她一把。
几秒后女儿大哭起来,说胳膊疼,不能拿玩具了。
我在心中冷哼:“就是不要你拿!每次穿衣服都这么费劲!”
女儿越哭越厉害:“不能拿玩具了,也不能吃饭了,也不能抱妈妈了。”
听她说得这么夸张,我去碰她那只胳膊,她立刻尖叫起来!
那个一直垂着的右胳膊,看起来的确有点问题。
带孩子到医院说明情况,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医生:“会不会脱臼了?”
医生白了我一眼问:“孩子多大了?”
“四岁多。”
医生的话令我无地自容:“有这个可能。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该,可见你那一下拉得多狠!”
医生一边哄女儿配合,一边做检查。
在女儿的嚎啕大哭中,我清清楚楚听见骨骼的“咔咔”声。
我的心也跟着“咔咔”了一下。
如果我早点把孩子叫起来,如果我不急着出门,如果我再耐心一点,都不至于把孩子的胳膊拉脱臼。
有多心疼孩子,我就有多内疚。

02
老公指责我:“这事本可以避免,都是因为你太急了,你赶紧改改你的急脾气!”
这不是我第一次情急之下让孩子遭罪了:
送她去幼儿园,因为快迟到了,我拉着她走得急,女儿一头撞到停在路边车的后视镜上,当即大哭起来。
带她参加独轮车运水比赛,其他组完成很快,女儿却拿着杯子在水桶里舀着玩,不按规则来。
我急得一把将她扒拉到一边,自己灌满水就跑,她在身后哇哇大哭。
该睡觉了,女儿还不好好刷牙,一会儿拿着牙刷胡乱戳,一会儿对着镜子喷口水。
我困得不行,催促多遍后无效,噼噼啪啪照她屁股上打了一顿,她哭着要爸爸帮她刷牙……
我越反省,越难过。
我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就算不是一个高素质妈妈,也是一个慈祥的妈妈。
可当我烦躁时,对女儿的容忍度就低很多。
她若调皮不听话,或者做规定之外的事,我就像一个被点燃的炸药包,瞬间引爆!

不禁想起那个“踢猫效应”:
家长上班遭领导批评不开心,回家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不开心,一脚踢开在脚边打滚的猫。
人都会下意识地向比自己地位低的对象发泄不良情绪。
孩子是家里最弱小的那一个,往往成为大人不良情绪的出口。
我不该将迟到的焦虑转移到女儿身上,这是导致她胳膊脱臼的根本原因。
03妈妈其实是很容易失控的一类人。
一旦升级为妈妈,令人焦虑的事便陡然增多:
孩子不好好吃饭,乱扔玩具,吵吵闹闹,上串下跳,不明原因的哭泣,对妈妈全年24小时的黏缠……
导致我们情绪失控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原因,而是无数个。
《都挺好》中的吴非,既要起早贪黑地工作,还要独自抚养孩子,顺便处理苏家的倒灶事,每天连轴转。
稍有疏忽,一个月便迟到3次,被扣薪警告。
下班后,幼儿园老师又打电话责怪她不按时接送孩子,建议孩子上家庭看护。
被工作和孩子同时折腾的吴非,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就在此时,孩子不小心弄翻了东西,吴非紧绷的弦终于断掉,万千情绪化作一股怒火烧向孩子,对孩子连吼带打。
听着孩子的哭声,她彻底崩溃,大哭着向孩子道歉。

哪个妈妈想让孩子受委屈?
孩子受委屈的背后,积累的是妈妈不堪忍受的负面情绪和无能为力。
我完全理解吴非,每次惹哭孩子,我都恨不得扇自己耳光,为没能照顾好孩子而自责。
最近有条新闻,是四川一位三胎妈妈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跳河自杀。
昨晚,这位妈妈的遗书曝光了。

“这几年来,我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曾经无数个时候我都想自己一个人离开算了,但看着身边可爱的孩子,终是不忍心。”
“我真的撑不下去了,真的太累了。每一次,不管什么事,只要娃娃一生病或者是发生什么,第一责任必定是我,是我照顾得不好,我知道。”
“娃娃是我带来的,现在我带走他们,希望你们的生活也回归正常。”
没有家人的关心和帮助,独自一个人带娃的妈妈,不仅容易过度自责自己没能带好孩子,还有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甚至走上不归路。
其实,并不是妈妈不够坚强,不够冷静,而是妈妈真的太累了。
把女儿胳膊拉脱臼后,我到作者群发信息,请大家写文章批判我。

如果谁想骂我,我也全盘接受。
只有这样,我心里的负罪感才会轻一些。
让更我难过的是,孩子哭过之后,事情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糟。
我着急赶去的蛋糕DIY体验课,不但没能参加,还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罪。
发脾气容易,解决问题不易,教育孩子从来不靠蛮力。
04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承认孩子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这很痛苦,但是必须面对。
为了避免情绪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我找了很多方法。
一、暂停1分钟,给情绪缓冲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在愤怒的一瞬间,智商下降20~30,情商下降50%~60%。
人在盛怒之下最好别做决定,可通过在心里默默数数、深呼吸,或者先暂时离开孩子,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说。

今天早上,给女儿穿衣服时她又蹦跳,我深吸一口气走出卧室,换老公给她穿。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能避免把怒火烧向孩子。
二、了解自己的情绪临界点。
老公对我说:“你不要把‘我脾气不好’当作发脾气的借口,既然知道自己什么情况发脾气,就在这些时候给自己提个醒。”
我回想过往发脾气的情况:
瞌睡时,疲劳时,生理期时,着急时,被领导批评时,被老妈唠叨时、孩子不听话时、孩子哭闹时……
这些情况不是我理直气壮发脾气的理由,而是限制我发脾气的警报。

三、凡事往好处想。
我嫌女儿捣乱而吼她时,老公说:“她没有理由故意为难你呀?事情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昨天晚上我去洗衣服的功夫,女儿就把厨房搞得乌烟瘴气:一地的面粉,乱七八糟的菜叶,五颜六色的调料,以及几个打碎在地的鸡蛋。
我真的真的很想揍她一顿!
但想到发脾气对女儿造成的伤害,我还是在心里数到100,然后才放平音调问她:“你这是在做什么呀?”
女儿抹着一张小花脸,兴奋地说:“爸爸快下班了,我要给他做饭。”

多么庆幸我没有吼她!
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不那么令人满意,只要压下火气耐心问问,就会发现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
四、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体验。
胡可带两个孩子出去玩,事先已做好完全准备。
可出门不久,孩子就发现了更好玩的地方,原先的计划就泡汤了。

我很理解胡可的无奈。
大人的准备再周全,在孩子面前,总会遇到突发情况。
他们天生好玩,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就会停下来,磨蹭磨蹭,感受感受,不会在意父母是否焦急、焦虑。
母爱的伟大,就在于能暂时委屈自己,让孩子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孩子看似拖沓、贪玩,这何尝不是他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呢?
与其让孩子忍受我们的坏情绪,不如让他们获得探索世界的乐趣。
05
女儿早上醒来,高兴地说自己做了一个美梦:妈妈带我去做蛋糕了。
那个念念不忘的蛋糕DIY体验课!我越发愧疚。
“这个周末,妈妈一定带你去!”我坚定地承诺。
“耶!耶!可以做蛋糕了!妈妈最好,我最爱妈妈!”她撅起小嘴,在我脸上吧唧了一下。
从出事至今,女儿没有责怪我一句,即使我对她说“对不起”,她也没有任何敌对情绪。
好像我把她胳膊拉脱臼这事,就像吼了两句、拍了两下一样,稀松平常。

孩子不听话,我会烦、会吼、会打。
我把她的胳膊拉脱臼,她却轻易就放过了我。
双向对比,我突然想哭。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上天却赐给我一个好女儿。
我要努力做一个慈祥的妈妈,去配得上孩子的好。
END
当了妈后,
难免会有被孩子气到的时候。
但是母爱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
能用无限的温柔和爱去包容孩子,
甚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