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和妈妈那么亲,长大了却无比讨厌,这几种妈妈会中招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对于孩子是有很特别的意义的,在孩子心中,妈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在小时候和自己是很亲的,但是长大之后反而和自己疏远了。
小的时候的依赖变成长大之后的疏远
刘女士是个忙碌的上班族,难得上周比较有空,周末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出去玩。
说起孩子,刘女士满心愧疚,孩子的父亲跟自己的工资不相上下,刘女士不得不一面工作,一面又养家,因为有房贷要还。
小的时候,孩子因为不想跟自己分开,黏着她,抱着她的大腿哭成泪人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会心疼。

现在孩子虽然健康的长到十三岁了,但是刘女士的心中,总是那个一直黏着自己的小可怜儿。这次好容易有时间,她做妈妈的可得带孩子好好的玩玩。
走到商场的时候,刘女士看到童鞋区打折,匆匆看了看,就挑了几双让孩子试。哪成想,孩子却一脸厌恶,表示很反感。
刘女士当时就急了,对孩子大吼:“你都十三岁了!眼看就上初中了,怎么还耍小孩子脾气呢!”
然而,孩子却对妈妈急怒攻心的表情,视而无睹,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他看了看表,冷冷的对妈妈说:“妈,我下午约同学踢球,我可以走了吗?”
旁边抱孩子的宝妈看得背后发凉,不禁低头看了一眼怀中几个月大的儿子,他将来长大会不会像这样厌恶自己呢?

不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
每个小孩的心中,小时候最崇拜的人就是妈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崇拜人会微妙地发生着变化,由妈妈变成老师,还有可能变成了爸爸。等孩子再长大一些,还有有许许多多的偶像,当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上初中的时候,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同的孩子的目光,也变得广阔起来,不仅仅拘泥于家庭了。
外面的新鲜事物开始备受他的关注,当跟小伙伴们玩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觉得轻松自在,而一成不变的妈妈呢,还是那么的一成不变。
一切都像是在胡乱指挥,按部就班的,还是跟他幼儿时候那样的管理孩子,孩子对妈妈来说,不是他真正的样子,而是妈妈想象他会成为的样子,当孩子脱离妈妈的掌控的时候,妈妈心理就开始慌了,很容易跟孩子产生矛盾。
当妈妈知道孩子对她还有这么多不满的时候,更是接受不了,会更加变本加厉地想要夺取她的控制权,然而孩子的反抗也跟着剧烈起来,这个时期就会表现得讨厌妈妈了。

暴躁脾气的妈妈
暴脾气的妈妈是非常容易跟孩子发生矛盾的。亲子关系会因为妈妈的暴脾气变得很紧张,因为她有一个跟她一样暴脾气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妈妈。可是当他长大后,就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抵抗妈妈的“暴行”。为什么要冲我吼?我就不会吼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还不够成熟,不能理解妈妈的苦心,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自我,比较飘,等走向社会,受到挫折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并不是“与众不同”,而是如此平凡,随着他的成熟,会渐渐理解妈妈的苦心。
爱叨叨的妈妈
“累不累”,“渴不渴”,“饿不饿”,“吃不吃”“穿不穿”……
而且像个学校教导主任一样,跟着孩子后面叨叨叨,要求孩子完成作业,要求听话……
孩子看来,妈妈简直就是个“唐僧”,妈妈这些早就烂熟于心的重复的话,对他来说,就跟“紧箍咒”一样,一念头就大。
可妈妈还是不顾他的感受,每天千篇一律地必须“念”一“念”,没有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并不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更不知道孩子现在对什么感兴趣,讨厌什么,想好好的照顾孩子,却永远走不进孩子的世界。想督促孩子成才,却跟不上孩子的步伐。
孩子总会对妈妈说,“烦死了”,因为她觉得妈妈对自己极度不信任,宁愿自己摔得头破血流,也很不情愿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即便明明知道妈妈是对的,但他不喜欢被不信任打败,逆反心理就被成功激发了。
教育是件“苦差事”,说的轻了不管用,说的重了又拉仇恨,其实就是叛逆的孩子太有个性,但是个性不好管妈妈就不要总是对他一成不变了,与时俱进,多多学习,跟得上孩子的不乏,放手让孩子闯一闯,没准还有惊喜呢。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