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努力”,妈妈此时的回应,会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

文 / 锦鲤妈咪
2019-05-06 19:00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图片为锦鲤妈咪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我们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字,不管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还是来自家庭的压力,都只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混吃等死”。

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孩子的世界中,压力似乎要小很多,但是那也只是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罢了,不身在其中是无法感受他们的压力的。连成年人都有不想努力的时候,为什么孩子的不想努力,有些家长就不能接受呢?

“妈妈,我不想努力”,妈妈此时的回应,会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

为何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懒怠”?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懒怠情绪的时候,都会非常地愤怒,在孩子坦露自己的压力时,大多家长都不能接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1,将阶段性的懒惰当成长远性的

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懒惰情绪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生气,因为在这些家长的潜意识中,已经将孩子这种阶段性的懒惰,这种想要休息的情绪,当做了长远性的认为孩子就是不想努力,不想认真,自然就无法接受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2,害怕孩子无法恢复

对于长期活在压力下的成年人来说,自然知道一时的休息,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压力下的人来说,有多么的舒适,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所以在家长看来,孩子一时的休息,很可能导致孩子从此以后完全失去斗志和对学习的兴趣。

3,害怕孩子大幅度落后

成年人的竞争意识都非常强烈,其实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也不亚于成年人。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休息一段时间就远远地落于人后,所以明知道孩子已经非常辛苦了,还是不愿意让孩子放松一下。

4,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如果在孩子完成其目标之前,出现了懒怠情绪,家长自然是无法接受。甚至会将孩子出现这种懒惰情绪的原因,归咎到孩子本身不够专注、不够努力上,由此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

“妈妈,我不想努力”,妈妈此时的回应,会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

“我们今天就好好的休息一下”

小刘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向都是十分民主的,所以孩子有什么话都不会憋在心里,非常愿意和妈妈倾诉。这天,刚上小学不久的孩子,回到家之后就郁郁寡欢,小刘询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摇了摇头,半天才告诉妈妈:“妈妈,我不想努力了。”

孩子说完之后就低下了头,生怕一向温柔的妈妈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但是让孩子没想到的是,小刘只是摸摸孩子的头,再一次询问孩子:“那么你想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可问倒了孩子,因为她也没有想过自己想做什么,于是只能实话实说,小刘对孩子说:“那么我们休息一下吧。”

正好第二天是周末,小刘带着孩子去了游乐园,让孩子好好地玩一玩,从上午十点玩到了下午五点,大人孩子都完全精疲力尽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孩子还兴致满满地给小刘分享自己的见闻,玩够了的孩子,也完全忘记了前一天的懒怠情绪。

“妈妈,我不想努力”,妈妈此时的回应,会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

孩子的“懒怠”其实该被理解

其实孩子也有想要懈怠的时候,比如学习压力太大,功课过于困难,或者课业安排太满等等,其实这就和成年人偶尔也会不想工作一样。但成年人有很多解压的方式,在放松之后,又会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孩子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进行自我调节,当他们真的出现懈怠情绪时,会完全地不愿意去做。

当我们去回忆一下自己幼时懒怠的时刻,就能了解到孩子有多么无助。他的年纪还小,深知自己要听老师、家长的安排,也没有那么多的方式去排解压力、放松情绪,更不能像大人一样,为了轻松一段时间,暂停工作。所以,此时家长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懒怠了,家长该怎么做?

在出现懒怠情绪时,即使有外界因素的强迫,也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们的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倾听孩子的想法

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懈怠情绪时,只知道一味地生气,甚至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孩子的懒惰情绪。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了解孩子产生懒惰情绪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懒怠情绪的问题。

二,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些家长只顾着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让孩子必须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却完全不去了解孩子自身的愿望。其实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就相当于老板不断给你增加工作量,却不愿意给你加工资。

对于成年人都无法接受的这种事情,孩子们自然也更不能接受,所以家长们在要求孩子达到目标的时候,也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的有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

三,转移孩子的情绪

正如前文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当孩子出现懒怠情绪时,家长也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把懒怠情绪转换成其他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懒并不会影响孩子太久,只要家长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这样自然就好了。

四,不要给孩子传递负能量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在回到家中之后,向孩子或其他家人倾诉。其实这种做法也很容易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和家长一样的思想,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地吸收家长的负面情绪,在自己感到压力的时候,就想到家长的做法。

而且累积的负能量太多,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也有着很大的隐患,孩子很可能在家长的影响下,变得极度悲观,不自信等等,这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在事后要给孩子充分的教育

孩子出现懒怠情绪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能太以为然,也不能不以为然。在教育孩子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我们可以在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出现懒怠心理,但是不能让这种情绪维持太久,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妈妈,我不想努力”,妈妈此时的回应,会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

家长要学会“幼稚”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以至于无法接受孩子在学习中有丝毫的懈怠,这些家长的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严苛。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对一定的压力时,也会感到痛苦、难受、想要放弃,更何况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出现懈怠情绪时,家长不能采用暴力手段,逼迫孩子重新全身心地去投入学习,因为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让孩子对学习彻底地厌倦,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亲子关系。

真正正确的教育应该做到换位思考,家长们应该想一想,自己在小的时候,是否也像孩子一样,在学习中有过感到疲惫的时候呢?既然这种疲惫情绪的出现,都是人之常情,那么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呢?

所以,家长在教育中,要理性地使用自己成年人的经验,用相对“幼稚”的想法,去理解的孩子的处境。虽然,我们知道孩子的懒怠很可能会对他造成影响,但如若家长的处理不正确,影响可能会更大。所以,与其去推翻孩子的“懒怠”,不如去重塑自己的教育。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