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不会爬不会说话,甚至会像脑瘫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咨询,宝宝7个月是不是不能在腿上蹦跳时间很长?宝宝一岁多了,什么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说话,什么原因?两岁孩子不会走、不会跳是不是脑瘫?咨询这些问题的家长,我们深入了解后,都存在一个心理:对孩子过度保护!

尤其是对新手爸妈、老来得子以及所谓几代单传的家庭,过度保护的现象尤甚。作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保护,这是一种天性。除此之外,家长还需知道,在养儿育儿过程中,过度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孩子潜能的正常发展。
病例一:
曾经有个两岁的孩子,因为走不稳、不会跳来就诊,家长担心孩子是脑瘫。在看诊过程中,我询问了孩子的出生史以及妈妈孕期情况,一切都是正常的,新生儿期也没有什么疾病,身高体重也都正常,因此基本就排除了脑损伤的可能。经过发育评估后,也没发现脑瘫的迹象。
这个时候我就考虑是不是带养的问题?询问之后才知道,家里5个人带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个保姆。日常生活中,生怕磕了、碰了,基本上是在怀里长大的。因为家人的限制,孩子运动机会少。因此造成现在走不稳,不会跳的情况。
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保护的情况下,为孩子创造运动的机会,让他动起来。
病例二:
6个月的孩子不会翻身、不会坐、不会伸手抓物,被怀疑是脑瘫。这个孩子同样是各项情况均正常,也未发现任何肌张力以及反射异常。详细询问带养史,孩子6个月以前基本上都是平躺,双手盖在被子里,前两个月一直包在包被里。这个孩子通过1个月的运动训练后,翻身和坐都已经没问题了。

一个眼神的“默契”
其实还有很多情况,都是由于家长过度保护引起的。比如很多人咨询的关于孩子语言发育问题。家长经常会说,孩子什么都能听得懂,就是不会说。想要什么东西,手也知道指给我们看,就觉得孩子是明白的,但为什么不说话呢?
有这个问题困扰的家长,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每次孩子想要什么都用手指一下,你就给他了呢?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一个眼神,你就把东西拿到他的面前了呢?看似很“默契”的行为,其实正在扼杀孩子说话的能力。
孩子一个眼神我就懂他的意思,有些家长引以为傲,“只有我懂我家孩子,我是个称职的家长”,其实不然。
有需求时,是最佳的教育机会
不少家长吐槽,教孩子不学怎么办?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要在情景中教孩子。看到长颈鹿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长颈鹿,一方面让孩子知道长颈鹿长什么样子,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词汇量。
孩子不说话,怎么办?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或者某个食物时,是最佳的教育机会。即使读懂孩子的想法也要延迟满足,引导孩子说出来。错过这个机会,再教肯定更难。
让我来,这不是你的事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看到家长做家务,虽然常常是帮倒忙,学得倒是有模有样。家长就担心孩子做不好、做得慢或者受到磕碰,经常就说,“我来吧,这不是你的事情”。
长大后,或者在家长小时候,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我来吧,你去看书去/学习去/做你的事去.”

一味地限制,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添加辅食后,想要自己抓着吃,家长担心弄得哪里都是,又吃不了多少,常常会说“不可以”;孩子对别的东西感兴趣想伸手去抓,你担心不干净,也会说“不可以”。
当“不可以”说得多了,孩子的天性也被抑制的差不多了。爱孩子是每个做家长的天性,过度保护对于孩子形成完整人格是不利的。正确的爱要有理智,能克制自己的激情,给予孩子适度的保护。
父母与孩子之间本就是渐行渐远的修行,谁也不能保护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