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看似很幸福,但其实差距早已显露出来
我们经常说家里的子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又有儿子又有女儿,"一子一女方为好"。但是实际的状况并不能完全跟随人愿,有很多家庭只有女儿,也有很多家庭只有儿子。
李姐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儿子。跟那些家里有女儿的同事们比起来,李姐管这两个孩子并没有费太大的心,只要给他们做好饭,平常监督他们上学,不听话的时候训两顿,甚至揍一顿什么都好了。哥俩也都感情很好,彼此照顾,不知不觉的都长大成人了。

但是成了人之后理解的压力就来了,虽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也不需要李姐操太多的心,但是毕竟要先后为两个儿子张罗娶媳妇买新房买新车的事儿,李姐还是费了不少神。
和李姐比,张嫂就显得轻松了很多。张嫂的女儿从小就很听话,也没有太淘气,没让她费心过,长大了孩子自由恋爱,事业家庭都很美满,但是逢年过节,张嫂就显得有点孤独了。女儿已经嫁作人妇,甚至为人母,自然就不能像原来一样,每年都回娘家陪自己过年过节。平常回来看自己也是早上回来晚上就走,也很少过夜,也让张嫂觉得孤独和寂寞。

那么家里只有儿子的家庭和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些不同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穷养儿富养女"
首先在养育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区别。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穷养儿富养女",这其实是富有道理的。因为男女在发育期间的心理并不同,所以养育他们长大的主导教育理念也不相同。
男孩要穷养,是因为要让他们学会奋斗和自强。让小伙子们从小就摸爬滚打,才能学会自己负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好男人。并不是说我们真的要对男孩非常苛刻,必须让孩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很匮乏的生长环境下。而是要鼓励男孩子多出去历练,多去实践。不要舍不得让男孩子吃苦,这样才能让他们长大有所作为。
女孩要富养,这也并不是说要让我们的女孩学会拜金。而且要让我们的女孩从小有眼界开阔,见过世面,才不至于让她们长大后吃亏。毕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让女孩儿过早的进入社会中是有许多风险的。那么让女孩儿从小就多见识,多学习,是非常有助于这个女孩儿正确树立三观,和以后一生的发展的。

2.嫁娶区别
孩子们长大了,婚姻大事自然要纳入父母的考虑之中,根据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男娶女嫁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处理情况。
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少收彩礼,双方家庭在经济方面都要做到平等和尊重,但是在很多地区,彩礼和聘礼都是一项重要的婚礼习俗。那么在这一点上,女孩的家庭就要比男孩的家庭压力小很多。
男孩的家庭父母要考虑很多,关于婚房,新车等等一系列的婚姻配置。但这并不是说女方的家庭, 就完全没有一点经济的付出,只是说相较而下,男方的家庭经济压力要比女方家庭更大一点。

3.婚后落差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男孩都没有女孩恋家,喜欢在外面疯跑,而女孩就更贴心,更愿意待在家里陪陪父母。这种差别在子女婚前并不大,但一旦儿女成了家,双方父母心里的落差就不一样了。
儿女婚后都会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小家之后,回家里看看老人的次数,也就会比原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要少很多。其实回来也是早上来晚上就走,待的时间并不会太长。有儿子的父母,早都习惯这种生活,这种心理落差并不会太大,而对于有女儿的父母呢,情况则完全不一样。

我们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又体贴又知心。女儿没结婚之前,每天和女儿待在一起,一家人亲亲密密,热热闹闹的,但是女儿一旦结了婚,成为了别人的妻子和母亲,这种情况自然会有所改变。女儿回家的次数也会急剧的减少。这个时候,家里只有女儿的父母,心理落差难免会很大。老人们也难免会觉得孤独寂寞。
其实生男生女都一样好,只是有许多生活的小方面会不一样,造成只有男孩的家庭,和只有女孩的家庭之间的一些差异。但是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平常都要多陪陪双方父母,这样才能让老人少一点思念和寂寞,多一点安慰和快乐。
您在婚前婚后回家陪父母的次数有变化吗?您又是怎么应对这种变化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