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条黄金法则能帮助你培养更出色的孩子,父母快来看看
每位父母都是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但有的时候养育真的是需要技巧的一件事。
父母们倘若没有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可能再怎么下功夫,最后也只是搞的自己和孩子精疲力尽,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毕竟,方向对了,奔跑才有意义。

下面我总结盘点了八条黄金法则送给所有的父母们。
假如父母们能够在平时有意识的在这八个方面培养孩子,相信孩子会变得更出色。
黄金法则一: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父母就不要代劳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怕孩子累着、伤着,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做好一切。
但其实这恰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所以黄金法则的第一条便是提醒父母们:当某些事孩子能够自己去做时,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停止代劳。
比如:
当孩子自己有意识地拿起勺子去吃饭的时候,父母就要停止喂饭的举动,让孩子锻炼独立进食——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吃的到处都是,弄的衣服、桌子很脏,弄的餐厅的地板一片狼籍。
但,父母们需要记得:相比于现在费些力气去收拾餐厅,等到将来孩子没有独立能力之后再去培养他这方面的技能,我们现在的付出真的是太划算了!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开始练习一项新技能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适时的、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多多的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孩子在内心才会生长更多的力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黄金法则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要求去帮妈妈做一些事情。
我家儿子在两岁多的时候,每天看到我拖地,他就会跟在我身后要和我一起拖地。
那时我总会给他一个小一号的拖布,我们两个分配好区域,他拖一半,我拖一半......
后来等到他慢慢长成到四五岁时,他又对做饭感兴趣。于是我从做最简单的三明治开始教他做早餐。
如今他八岁了,经常会在我早晨上班出门之前,把他做好的早餐装好放进我的手提袋里——每当这个时候,真的感觉好幸福!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并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节省力气,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现如今有很多的家庭,都是妈妈包揽所有的家务,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家里的所有事情从来都是不闻不问。
中国有句老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家里油瓶倒了,都不管扶一下.....
试问这样的孩子,当有朝一日自己组建了家庭的时候,他与另一半之间的相处,又如何能够融洽呢?
黄金法则三:不要事事以孩子为中心

我们都深有体会,当我们被其他人关注时,会觉得自己是被关心、被爱的,从而内心会产生幸福感;
但当别人对我们的关注无孔不入的时候,你会觉得怎样呢?我相信你会变得有压力,会不舒服,会希望逃脱那个关注你的视线。

如今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请转移一下你的注意力,不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不要事事以孩子为中心。
——去发展一些你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做不仅给孩子树立了热爱生活的好榜样,更让孩子得到了一定的空间自由,有机会去经受锻炼、也有机会去独立思考。
黄金法则四:让孩子学会做选择
我曾经发起过一个“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的话题讨论,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大家讨论非常激烈。
之所以如此多的父母都关注这一话题,是因为在现如今“没有主见”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

有时候我也会非常无奈,尽职尽责的家长们一方面为孩子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让孩子没有机会去选择,甚至连开口分辨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却在抱怨为何孩子一点主见都没有——没有做过选择,何来做决定的能力呢?
家长们总是担心一旦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便不能做出正确、明智的决定,但事实是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试错。
如果你真的为害怕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焦虑,不妨让孩子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慢慢的积累对生活的经验以及判断的能力。
黄金法则五:要重视孩子的情绪,但不必过度紧张
很多父母都对一个科学教养的技巧很熟悉,这个技巧便是:共情。

共情确实是孩子在面对情绪问题时,父母首先该做出的反应。
共情,从本质上说是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
但很多父母在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感情因素是同情和怜悯——这反而会导致孩子产生寻求同情症,遇到任何问题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甚至谅解,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们要记得只需用同理心去倾听并表达理解、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表现出太多怜悯的情感,更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过度解救”。
黄金法则六: 引导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从来不会喜欢身边自私自利的朋友。
而我们的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迟早会融入社会,成为别人的同事、别人的朋友。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尊重呢?
相信“懂得为别人着想、拥有利他思维”将会是很重要的一个受人爱戴的因素。
而这样的思维需要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对他们的培养。
尤其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1-2个孩子,孩子们被长辈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所以自私、不愿分享、事事只能想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父母们下更多的功夫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品质,否则孩子在将来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势必遭受许多的闭门羹。
黄金法则七:要让孩子有规矩意识
几乎每个父母都知道规矩和爱在教育中不可或缺,但也几乎每个父母都认为做规矩要比爱孩子难的多。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做规矩却往往要逆着这样的本能去限制孩子,结果就是很多父母明明知道什么是规矩,却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看上去这样是因为爱,实际上这是在用爱的名义亵渎规矩的神圣。
如果父母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忍心去管教孩子、去让孩子知道他应有的规矩,这样就谈不上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母,因为“养不教,父之过。”
规矩是每个人游走于世界的通行证,父母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树立起规矩意识,产生对家庭、社会、学校规矩的敬畏。
黄金法则八: 让孩子学会感恩。
-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生活中的需要和想要。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所谓想要就是人们期望得到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对物质的需求以及对他人的要求都是有限度的。
他人对我们的满足也是有限度的。
只有让孩子明白这个基本法则,他才能够在要求得到满足后懂得感恩。

-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同时还要重视对孩子礼仪素养的培养。
一个孩子如果能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从内心由衷的对他人说一句“谢谢”,这便是一个心存感恩意识的孩子。而这样的感恩意识是在孩子良好的礼仪素养形成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总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对他们的指引,因此父母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责任足够重视,在不断的学习中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是梅子,关注@梅子说育儿了解更多有趣、有效、有爱的育儿分享。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写文不易,您的支持将是我今后创作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注:此文文字内容为@梅子说育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