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就是躺30天? 聊传统坐月子的误区

文 / 辣妈帮育儿
2017-06-14 20:45

人们一般会将产后的一个月称为“坐月子”,这一时期是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坐好月子,肯定会为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所以,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涨涨知识,说说传统坐月子的误区。

坐月子,一个月是不够的。“坐月子”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和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间,需 6 ~ 8 周,也就是 42 ~ 56 天,一般规定的产假就是按产褥期要求而来的。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坐月子是不够的,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误区一:不能刷牙

在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里,坐月子刷牙是禁忌,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新妈妈在月子期间每天要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尤其吃甜食较多,这些食物大多细软,容易藏在牙缝里;如果不刷牙,这些残渣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而导致龋齿或牙周病,并易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等。其实月子期间,很多妈妈会感觉牙齿很松动,这其实是缺钙的表现,可适当补充钙剂或吃些富含钙的食物。

误区二:产后只能卧床休息

在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里,身孩子动了全身筋骨,新妈妈在月子期间除了必要上厕所等情况外只能卧床休息,这样才能可以快速恢复身体,以后也不会得月子病。

误区三:月子里不能吃水果

传统坐月子的习俗里是不允许吃水果的,认为吃水果对牙齿不好。这在以前是可以理解的,以前的女性营养跟不上,缺钙比较严重,牙齿松动的现象也比较多。而与其他食物相比,水果比较硬、凉,所以对牙齿的要求比较高,在月子期间吃水果很容易导致牙齿松动。

误区四:产后不能碰水

在传统的坐月子观念里,产妇是不能碰水,特别是生水的,所以洗澡、洗头甚至洗脸都成了禁忌。认为碰水容易着凉,以后老了就会酸痛。现在在一些落后地区还流行着这样的观念。

当然,传统观念中能碰生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容易着凉,所以洗脸刷牙最好都用温水。

误区五:捂月子

老一辈人生完孩子得“捂月子”,这是延续了多年的坐月子习俗。产妇在坐月子期间,需要把屋子关得严严实实,门窗紧闭,更有甚者把缝隙都糊起来。产妇也需要用围巾把头裹严实,还得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认为这是怕新妈妈和婴儿受风、受寒致病。其实事与愿违,这样对母婴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