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

文 / 陈妍妈妈
2019-03-09 13:07

01

昨天是“三八”节,这个从前只有已婚已育妇女才过的“劳动妇女”节日,现如今已经被商家改成了“女神节”、“女王节”、“女儿节”,说白了,就是让女性购买力大军多了一个名目花钱。

可是呢,昨天是周五,管他什么节,有孩子的老母亲们一样要早上送晚上接,盯作业上培训班。

拿我自己来说,我数了一下接趟娃至少得三个包:第一个是装学校课本的书包,第二个是装跆拳道服的背包,第三个是装课外作业的包。

在这个所谓的“女王节”里,我的日程安排依然是:

下午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赶快写作业。

一个小时后,送去跆拳道馆运动一下。

一个半小时后再接回来,吃晚饭,休息一下,再接着写作业。

晚上再接着完成口头的作业,读英语、预习课文、检查默写。

还要协助完成3月主题的手抄报

……

累吗?真心累。

一年365天,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上学放假,老师歇了,你不能歇,爸爸歇了,你不能歇,孩子歇了,你还得熬一会儿。

这几乎就是所有老母亲们的日常。

所以,任你是什么女王还是女神,只要结婚生了娃,一样跌落凡尘。

过不过节先两说,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先好好放个假。

02

不光是我,其他的中国妈妈们也很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她们过分追求完美。

第一,带孩子太精细让妈妈身体劳累

大家都有带孩子出游的经验,哪怕只是当天回程的短线游,一个称职的中国老母亲就得像大雄的哆拉A梦,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

渴了要给孩子准备水杯,饿了要给孩子准备水果点心,怕孩子出汗后风吹受凉,汗巾也必不可少。天气热一点要带便捷小电扇,去郊外还要带防蚊贴、驱蚊水。太阳大一点要带帽子、墨镜,宝宝娇嫩的肌肤防晒也不能少。最好还得带一两套替换的干净衣裤备在手边,防止意外。

所以啊,你看,

明明是带孩子出来郊游,可是这么一堆东西,你只能坐那儿看包,还不敢让孩子跑远,跑出你的视线。

劳精费神一整天下来,你是累个半死,孩子却仍然没玩痛快。

第二,盲目从众,互相攀比让妈妈心累

孩子3岁以前,很多老母亲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平安健康就好,可是只要上了幼儿园,老母亲们便会四下打听别人家小孩都报了什么培训班。

就算你自己秉持“佛系教育”的原则,但总有妈妈会想“赢在起跑线上”,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小嘴吧啦吧啦地唱歌说英语,画个画活灵活现,小手指弹个钢琴悦耳动听,估计菩萨也会坐不住。

何况啊,才艺培训这个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像是闸道放了水,如果没有后续源源不断地供给,很快就会干涸。

从此,老母亲们就会纷纷踏上考级培训,再考级再培训的不归路。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督促孩子每天勤练基本功。

一天两天能坚持,成年累月呢?真心累!

第三,工作、家庭、孩子件件都要抓

在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是全职妈妈,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还没有工资。要说比全职妈妈更辛苦的,那就是上班的妈妈们。

在中国,女性参与劳动的几率达到70%,一点也不输于中国男人。也远远高于只有58%的美国女性;30%多的日本女性,以及28%的印度女性。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20.3%的家庭,是由女性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由女性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也就是说,在中国参与劳动的70%的女性中,绝大多数都是要一边工作一边做家务。

另外,再请大家留意一下,在孩子学校的通讯录、微信群、QQ群中留下联系方式最多的是不是XX妈妈。

这说明什么,说明那些一边上班赚钱一边做家务的妈妈,还兼顾着带小孩。

妈妈一人分饰三角,同样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不累呢?

03

妈妈这么累,全家都受罪。

因为妈妈就是一个家庭的晴雨表,妈妈脸上天天带着微笑,孩子才能像祖国可爱的花朵。

每个家庭虽然各有各的难,但其实妈妈要想不那么累,也不是没有办法?

第一,家务外包,孩子粗养

作家毛利在她最近的公号推文里写过这样一件事,

她们全家出国旅游期间,在新西兰的时候,因为要徒步,所以她老公给儿子买了一双全场最贵的儿童徒步鞋,米其林轮胎大底,说是上冰川爬草原走到哪都不怕。

可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她却发现营地里大部分的外国小孩都光着脚,就像我们国家贫困山区的小孩一样。

外国小孩们光着一双脚,踩在各种木屑路,石子路上,看起来快快活活。

光脚踩石子,别人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是会要阻止的。

到吃饭的时候,她老公在公共厨房花大功夫做出荤素搭配的四个菜,可是旁边三个金发小男孩的妈妈,只是在开水里倒进一袋意面,配几根甜椒条,然后捞出意面,拌上点番茄酱,这样就是一顿饭了。

那些从孩子四个月就在精心弄辅食的中国妈妈,看到这里可能眼睛都要瞪圆了。

不说别的,就是我这样一个四体不勤,家务不一窍不通的人,现在给孩子弄吃的,也会稍微想一下营养搭配,我一个朋友,她为了给孩子做辅食,更是去考了个营养师的证。

不得不说,也许不是我们的孩子太娇气,而是中国老母亲们太拼了。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曾看到过有文章介绍说,为什么国外的妈妈能一个人带一群孩子,而在中国要一群人带一个孩子。那是因为人家把家里大部分的家务都外包出去了。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效率会更高,这样妈妈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吃饭这个问题也一样,日本的妈妈往往也会去采购半成品的食物或快洁菜,方便操作和加工,好节省下做家务的时间。

虽然这样不如妈妈亲手精挑细选做的好,但至少减轻了妈妈的负担,让心情得到了舒展。

只要保证干净卫生,孩子偶尔粗养一下也没关系的,毕竟谁也不可能为他弄一辈子辅食啊。

第二,少为孩子付出,多为自己考虑

至于孩子的特长培训,我曾经问过某培训行业资深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考级呢?

他笑笑说,如果将来不走专业的线路,普通孩子考级顶多也只是培养情操罢了。

所以啊,如果想走专业的路,孩子得下苦功,家长得花双倍的时间来精力来陪,如果只想陶冶情操,那么至少先了解孩子到底喜欢、适合什么,再给他报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培训班吧。

世人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我却觉得,只要是付出都会有所图。即便你的出发点,对孩子付出并不要求他回报,但如果付出得太过倾心竭力,便会不由自主地打着“为你好”的旗子来干涉孩子的人生。

另一方面,你付出的越多,侵占孩子的生命就越多,剥夺他成长的机会就越多,而你的心理就会越不平衡。心里的潜台词会逐渐变成“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还这样对我(或不争气)”

第三,妈妈也是人,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成为了妈妈不意味着就要变成超人,否则在陪伴孩子的路上道阻且长,慢慢就会磨光了你的耐心和温情,每天只剩下一幅疲于应付的皮囊。

如果你做不好手工,搭配不好辅食,但至少可以给孩子多讲讲故事。

如果你英文很烂,但体力很好,就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玩。

别人的妈妈再仙再好,但你孩子的妈妈只有一个,与其互相攀比,模仿别人做个十八般武艺都不精通的“好”妈妈,不如利用自己的长处,找到与孩子最快建立亲密连接的方式。

妈妈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所以亲爱的妈妈们,如果你们真的爱孩子,就不要让自己太累。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文艺酱啊

PS:

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21篇原创推送,

三八节刚过,

但我对”女王“”女神“的称呼真的挺无感,

因为称呼越是好听,为的就是让你掏钱越是爽快,

因为买买买最基本的道理就是,

只要有钱,天天都像过节!

周末又到了,

那就祝所有的妈妈们天天不累+天天过节!​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