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横,出门怂”的性格,大多因为4个原因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总是蛮横不讲理,可是一旦出了家门来到外面,就变成了怯懦胆小的小绵羊,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典型的在家“窝里横”,在外秒变“怂”。

究竟哪些原因造成孩子在家“窝里横”的坏性格呢?
1.父母没有原则
“窝里横”的孩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与父母生活中没有原则的不断让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么是完全没有原则,要么就是定下规矩却在不断的对孩子妥协。
比如孩子在吃饭时特别的挑食,妈妈定下规矩,盛到碗里的饭必须吃掉,可是孩子看到有讨厌的食物就是不吃,甚至是大哭大闹,最后妈妈拗不过孩子,只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然而,出门在外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的这一招就失效了。所以,有些孩子在外面时就压抑着自己的需求,一旦回到家,就开始对家人颐指气使起来。

2.老人的溺爱
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百般宠爱,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委屈,甚至每次在父母管教孩子时,老人都会站出来做孩子的“挡箭牌”。长此以往,仗着爷爷奶奶的包容,孩子不但不知道心疼爷爷奶奶,甚至是稍有不顺意的,就耍脾气,对爷爷奶奶恶语相向。
最宠爱孩子的爷爷奶奶,成为了孩子最不尊重的人。

3.孩子缺乏社交技巧
很多孩子在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往往表现的胆怯。这是因为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能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法。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大部分孩子每天都宅在家,很少有出门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加之,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处理争执,因此使得孩子单独处理社交问题的能力变得有限,当遇到陌生人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害怕、退缩和焦虑的情绪。

4.父母也是“窝里横”
有些父母在面对外人时,他们都会笑脸相迎,一副温文尔雅的姿态,但是只要回到家,关上门的以后,总是能听到夫妻间大声地争吵,和他们不耐烦地训斥孩子的声音,坏脾气、恶语都会表露出来,简直和平时外人面前的判若两人。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外人面前听话乖顺,让做什么做什么,但是对父母却经常大呼小叫。

家是孩子第一个人际交往和情绪训练的课堂与实验室。如果父母本身就是“窝里横”,孩子长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从家长身上得到暗示——在外人面前需要收敛情绪,可是在家就可以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