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3件事,可能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你中招了吗?

文 / 家长课堂
2019-03-17 16:13

相信每一位父母朋友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客观来讲,孩子的智商一部分来源父母,另外一方面是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聪明的父母对孩子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让孩子能接受并理解最后得以执行,因此,“聪明”往往具有聚集性,聪明的人仿佛一家子都聪明。

如果你还在做3件事,孩子不仅不会进步,甚至出现负成长!

一、持续否定,乱贴标签

“真笨,这个题都说几遍了还不会?”

“把东西拿过来,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你看看某某同学的成绩,我能不生气吗?”

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和话语会给孩子“定性”:孩子帮助你做家务,但是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碗,你立马把孩子哄赶出厨房,一边还叨叨着“看你又在帮倒忙”;孩子充满想象力地创作了一幅画,绿绿的天空,粉色的云朵,甚至还有天空中飞行的鱼,你却有意逗孩子“妈妈可看不懂你的画,画成这样还想当画家?”;孩子粗心算错了一个数字,你不知为何突然心急起来,点着小家伙的脑袋“真不知道你像谁,脑子笨成这样!”……

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然后试着去理解孩子。多几句赞美,少一些呵斥,别贴标签,别带偏见,相信我,做到并不难。


二、强调文化,忽视兴趣

不少孩子都活在父母安排的生活里,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孩子已经精疲力竭了,但周末又要去参加补习班回顾重温,父母生怕孩子输在文化的起跑线。

想告诉各位父母,孩子的文化知识确实重要,但孩子学习的范围绝不仅仅是文化,更确切的说,孩子的成长不应该被文化知识全部占满,兴趣和爱好,是生活不能缺失的一部分。

从培养兴趣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对某个事物发生兴趣,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第一兴趣,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孩子由兴趣变为爱好,也会成为一种动力,变成了“我要学”,这时更要将孩子的这种兴趣和爱好保持下去。

兴趣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父母的要主动观察,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孩子的兴趣也要因人而异,综合考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父母应不断挖掘其潜力,找到其特长,发挥其才能。文化和爱好两不误,相互促进,才是最佳结果。


三、经常吵架,一地鸡毛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可以保持童心,保持对外界的美好认知,保持自由开心的心情。所以一旦父母之间有争执,不仅仅父母之间会有感情矛盾,对孩子身心更会造成翻倍的伤害

第一,父母吵架,不免会说一些粗话、,脏话,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孩子的语言环境如此低俗,孩子难免会经常说脏话、粗话。

其次,父母之间吵架更多的是推卸责任、相互指责,这无形中也让孩子学会了把责任推给别人,孩子长大后没有责任心,胆小怕事,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三,父母总是争吵,甚至动手,孩子还小,在父母争吵时就会感觉特别的害怕,出于自我保护,也逐渐的学会了看父母的脸色,这样的孩子性格必定会懦弱,或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十分暴戾。

最后,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就不会幸福,孩子也不会有幸福感,对他的成长不利,甚至对他以后的婚姻观、价值观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对众多事例研究发现:培养孩子的聪明才智需要父母付出持久的肯定和耐心,我们一定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来看待孩子童年的想法和做法,要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的思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时的肯定和赞扬他的做法,积极主动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同时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家庭观,即使父母之间有矛盾也尽量避开孩子谈,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活力,让孩子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脑袋聪慧,身体健壮的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