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与笨孩子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是你的一句夸奖

文 / 家学宝
2019-03-21 14:17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

最近,“夸夸群”火了。

这几日,多家高校皆出现了一批“夸夸群”,在这个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眼花缭乱的赞美。没有杠精,没有喷子,也没有攀比炫耀,哪怕你只说一句我想被夸,也会有一连串的彩虹屁蜂拥而至,听着是不是就很吸引人呢?

这个“夸夸群”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用“火爆”二字形容,一个500人的新群几分钟就满了。它就像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成为了人们的“快乐源泉”,甚至有很多人沉迷其中,因为它360°的无死角赞美让人心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归属感。

图片来源网络


出于好奇,我也加了一个“夸夸群”,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情的温暖。不论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不愉快,工作上的不得志,还是出现在人际交往里的各种不顺畅,似乎都能让专业的“夸手”帮你一一化解,不亦乐乎。

而它的存在实则透露出了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就像建群者所说的:

建群的初衷是为了传播快乐,抚慰人心,帮助人们把负面的事情用正面的态度看。

除此之外,我首先联想到了之前存在着巨大争议的家长群。曾流传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自从加入家长群,天天都是家长会,你整天看着别人攀比、奉承、拍马屁,难免焦虑。

前有完爆本科毕业生的5岁男孩简历,后有4岁萌娃当老师网上教英语,另附一个像江湖般各显神通的家长群。这一对比呢,好像自己的娃就显得极为普通,于是有些人就刻意的去用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这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夸夸群”的兴起,对于教育者们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启示录,让我们去关注那些因为竞争而忽视掉的脆弱和温柔。

2

被认可,被欣赏,是孩子成长的刚需

所谓千里马难寻,伯乐更难寻。渴望被人认可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在马斯洛需求论中将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外,其他更高层次的几种需求其实都离不开父母的认可和欣赏。

图片来源网络


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提问: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是种怎样的体会?

其中一条回答获得了高赞:

“一个人在外面,不管多苦多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都不会想到打电话回家。对家没有多少归属感,小时候想逃离家里,长大后不愿意回家。内心永远比较孤独,始终感觉,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

有些父母不知道他们的认可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而且往往喜欢以成人的角度去苛责孩子,不以孩子的角度去赞美他们,多年以后,那份不认可终将反馈。

人先天就有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渴望被别人认可。在焦虑时代下,拼娃的父母们存在这份心理,孩子们当然也有。

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得不到情感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更不容易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一次,朋友小A酒后对我哭诉,曾经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的爸爸在饭桌上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小A说,跟他朋友们的孩子比小A就像是抹布一样。二十多年过去了,小A说那一幕的场景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无论怎样都抹不掉。

王菲的女儿李嫣,虽天生患有唇腭裂,但她在巴黎时装周上的自信、从容、大方,让众人为之赞叹,很难想象她曾是一个有缺陷的孩子。

王菲说: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她,我就把她当成一个正常孩子,夸她很漂亮,这样她才能有一个正常的心理。”

王菲有意为之的善意谎言,是一种认可,更是母亲对女儿的一种保护,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王菲的“彩虹屁”让女儿变得更加健康、自信、阳光,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李嫣。

3

理性夸,科学夸

是父母育儿的艺术

“夸夸群”带来的积极影响广为好评,但也有网友对此持否定的态度。

有心理专家称,如果过度迷恋虚拟虚幻的夸赞,可能会导致不明确自己,可能会变得虚荣和浮躁,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可能迷失自我。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对错转变往往就在那个“度”字上。有些父母一看夸孩子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于是一回到家就想方设法使劲地夸孩子,这种无底线的认可,很快就会让孩子模糊对自己的认识。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接受的不仅仅是一些表面的赞美,而是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接纳和认可。

之前有个妈妈跟我抱怨说,自己明明也知道应该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多夸一下他,但是呢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觉得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更气人的是一旦夸了孩子,孩子立马就“飘”了。

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父母都深有所感。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一个词叫做“积极关注”。就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凡是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

作为父母,也必须拥有那份“可以改变”的信念,若想要孩子能够积极的改变,自己也得成长和相应的做出调整。

在夸孩子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放弃无意义的攀比,积极的找寻“可赏”之处。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优秀的父母有一双慧眼总能够发现孩子们的长处,要始终坚信他们有优秀的一面,帮助孩子找到自己。

罗森塔尔效应提出,因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发自真心的去认可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会像罗森塔尔效应一样,最大化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夸奖孩子的内容要尽量具体化,重视过程要大于结果,激发孩子的自我欣赏,建立起他的自信,另外在赞美的同时,要适当的带一些“打压”,最大化实现“彩虹屁”的正面反馈。

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物时,除了好的一面外,一定还有不好的一面。这种“打压”不仅能表现出我们的真诚,还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认同感的时代,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己的孩子。

希望通过“夸夸群”事件,能让更多的父母和教育者明白,孩子成长刚需是什么,父母正确的给予又是什么。

在这个啥都喜欢比较,啥都喜欢拼的时代,孩子真的少不了“彩虹屁”。

因为在“彩虹屁”的科学熏陶下,孩子心中向阳,无畏悲伤。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