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暴力,其实是父母“教会”的,你信吗?

文 / 柏柏育儿漫画
2019-03-26 20:35

最近,一则《13岁男孩因被管教而砍死母亲》的新闻刷爆网络,13岁的小孩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家长的严格管教有时会产生叛逆心理,发生和父母争吵的行为,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在所难免的,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经历过。但争吵过后,弑母行凶如此暴虐的行为,着实令人震惊!

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热议,想必很多家长想起青春期的孩子都会瑟瑟发抖,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不爱跟父母交流,做父母的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导致孩子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也一头雾水,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远离暴力事件呢?

一、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

开头的新闻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妈妈杨某,因为觉得孩子整日玩狗,玩物丧志,就当着孩子的面,摔死了他的宠物狗!孩子养的宠物,对他而言,就如同小伙伴一般,而杨某这种蔑视生命的行为,定会给孩子内心留下创伤,甚至埋下一颗“暴虐”的种子。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让悲剧有迹可循。

2018年2月,广州日报登出一则新闻,在江西南昌地铁一号线上,妈妈因孩子玩儿丢五块钱地铁票,挥手就打,孩子本能的护住头,妈妈却越说越气,继续气愤的打孩子,赚钱不易,妈妈的愤怒可以被理解,但是否可以在妈妈情绪平静下来后,寻求一种更为妥帖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下,众目睽睽中,妈妈亲自将孩子的自尊心打碎,将来,孩子也会学着用这种暴力的方式去面对愤怒,面对他身边的人。

打骂孩子是最极端的教育。你希望孩子学会“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就打”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吗?请家长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成长中孩子总有犯错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妈妈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向孩子表达出:妈妈生气了、妈妈需要你改正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听取孩子真实的诉求。如此一来,便与孩子进行了良性的沟通循环,建立了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和安全感,给孩子温暖的依靠!

二、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与后果,做自己人生中的主人!

许多极端到无法承受的后果,都是忽视了日常小事,慢慢累积,最终酿成大祸。

上周我在小区电梯里,遇到一个小男孩,非要将每个楼层的电梯按一遍,在电梯门开的时候就要把手伸出去,爷爷制止,她就伸手打爷爷,小男孩的妈妈刚准备教育她,奶奶就说:“孩子还小,知道什么呀,别说了别说了快走吧!”

奶奶对孩子的这种溺爱,过度的保护,以及对妈妈教育的干预,让小男孩无法体会到乱开电梯门,不遵守秩序的后果,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父母们在日常小事中给孩子一些试错机会,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多么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听到这样令人心痛的新闻。孩子的成长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作为父母,只能陪跑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然后就要看着孩子奔跑中的背影,想要孩子在人生这条路上坚持到最后,就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