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剧终:你是否看到了那个藏在角落的小女孩,哭得有多虐

文 / 百合妈妈读心理
2019-03-28 19:27

最近,身边的好多人都在追《都挺好》这部剧,打开手机也几乎被与剧情相关的剧评、文章刷屏。

昨晚,我也追了一集,虽然没有看完整部剧,但还是被开篇的剧情虐到了。

苏明玉,一个事业有成、洒脱干练的职场女性,抛开她的家庭背景不谈,她的成功应该是大多数女性向往而望尘莫及的。

然而,我们却不难看到她内心沉痛的撕裂,那个不被看见的受伤的小女孩,独自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舐着伤口悄声的哭泣,她的身上背负着太过沉重、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枷锁。

带你看见“真相”:

01 “我不重要。”

“好吃的、好穿的都应该哥哥优先,你靠边。”

“你就不能帮哥哥做一些事情!这孩子,让你干点活儿就发脾气,真是太不懂事了!”

“好学校应该让哥哥去上,你一个女孩子,上不上都无所谓!”

……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当孩子的表达欲望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当孩子的内心感受总是被父母忽视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会通过减少尝试来保护自己,尽量不去做能够引起痛苦与焦虑的事情,以避免自己再次陷入恐惧与不安之中,无表达也就无失败。

“我的感受是错误的,我是不重要的,我是不被爱的!”

出生在一个不被平等对待的家庭里,父母的偏心与忽视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的感受和感知能力,掩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个总是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谎的孩子,是很难做到信任他人,以及表达和付出爱的。

所以,在剧情的开篇,我们看到了明玉的冷漠,哪怕是在她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她依然表现出惊人的淡定,就像对待一位陌生人,就像对待一件程式化的工作一样理性处置。

她的冷漠并非天性使然,而是来自于她的成长环境。

我们所熟知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叱咤政坛11年,受国民敬仰,晚年时却没有子女陪伴在她的身边,直到她去世时,子女也不愿意回国料理丧事。

她的女儿曾经坦露:“妈妈不应该期待我们经常去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有过,我们年幼时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也经常见不到妈妈。”

撒切尔夫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放到了事业上,却忽视了对子女的陪伴,她曾经认为:“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

基于此,她晚年的遭遇固然令人唏嘘,但她曾经对待子女的忽视,也早已注定了亲情的疏离和晚景的凄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程,她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无奈地说出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不会踏足政坛”,来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悔恨。

“每个被忽视的孩子,都在强烈地呼喊,“妈妈,我不重要!我不被看见!我总是被忽视!那么,也请你接受我对你的忽视!”

02 “我要离开。”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所归属,当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父母的关注与爱护,那么,孩子就会从其他地方寻求爱与归属。

有的孩子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有的孩子可能会寄托于异性朋友,有的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也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勤奋来改变命运……

明玉无疑是依靠勤奋来改变命运,与原生家庭决裂的代表,正是如泥沼一般的原生家庭,让她坚定了依靠自己的信念,通过不懈地努力,得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金钱、物质和社会地位。

明玉想要用她的成功向家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她并不比自己的两个哥哥差。

那个小时候最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活成了最优秀的样子,明玉的成功分分钟便打脸她的原生家庭。

我有一个远方表妹也是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很偏心她的两个哥哥,有什么好吃、好穿、好用的都归哥哥们,而她总是最能将就的那一个。

哥哥们在家什么也不用做,而她从小便包揽了大小家务,煮饭、洗衣服、收拾家都由她来做,父母从来不顾及她的感受,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多做家务。

他们家开着一个小饭店,她每天放学后,或者节假日都要去饭店帮忙,既要清洗餐具,又要给客人端菜,她的父母却不舍得给她吃营养的饭菜,也很少让她休息。

以至于在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沉迷于网吧,最后在网吧结识了一个社会男青年,跟着便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比起明玉,这个远方表妹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悲剧,她为了摆脱原生家庭,情愿把命运交给未知,这已足见她对父母的绝望。

每一个被忽视的孩子,都在向外界寻求温暖,等到有一天条件具备,他就会选择逃离,只不过是迟早的事,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

03 “你们与我无关。”

如果父母偏心,孩子们之间就会冲突不断、相互伤害,无法和谐融洽相处,也无法建立起深厚的手足之情。

剧情的开篇,我们就看到了兄妹三人的相虐相杀,哥哥霸道地欺负妹妹,妹妹委屈地反抗哥哥。母亲又出面替哥哥说话,转而训斥妹妹,一家人互相争斗的场面硝烟四起,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呈现出的是一幅离心离德、冰冷而没有丝毫温情的画面。

成年后的他们也无法和谐相处,大哥苏明哲在苏母去世回国后,刚刚见到妹妹,除了一味地指责弟弟妹妹没有陪在母亲身边之外,没有一句安慰、贴心的话。二哥苏明成也总是与妹妹针锋相对、不断争吵,彼此水火不相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母同胞本身就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亲情,如果父母一碗水端平,教育子女团结、友爱,就会营造出利于孩子成长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我本人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我的父母辛苦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他们始终平等对待我们每一个人,给予了我们相同的爱。

我们彼此之间也都相亲相爱、互相尊重爱护,年幼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玩耍中快乐地成长,长大后又互相帮衬。

在其中一个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几个都不会袖手旁观,只会尽全力帮忙,这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

然而,父母的偏心,只会造就这样决裂的局面,“你们是谁,你们不是我的亲人,你们与我无关。”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但原生家庭不是万恶的源,每一个不被善待的孩子,都应该进行自我拯救。那么,如何才能减轻不好的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呢?

01 原谅过去,直面现在。

我们需要停止抱怨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公,勇敢地面对曾经的创伤,接受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然后选择原谅父母、原谅过去,同时也心怀感恩,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给我们的这个生命,便没有其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面现在,从过去的黑暗阴影中走出来,去迎接生命的曙光。

02 去芜存菁,重新抉择。

对于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好的、善的东西,我们需要传承;不好的、恶的东西,我们要选择摒弃,试着与原生家庭和解,重新做出抉择,只有这样,才能解救自己,才能不将原生家庭的负面元素带到新的家庭。

03 善待生命,成全自己。

我们需要看清真相,看见自己,并且在内心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重要的,是值得被爱的。

同时,探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影响,战胜消极的的那个敌我,留下正面的,摒弃负面的,克服掉那些原本不属于真实自我的部分性格,去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模式,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原生家庭。

过去永远无法再改写,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觉知,重新审视生命,是可以通过自我成长跳出这个怪圈的。

明玉需要这样做,无数个不被善待的孩子也需要这样做。

我们来自于原生家庭,又在创建一个新的原生家庭,生命生生不息,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善待孩子。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小、很小,不论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哪怕包含着暴力,对于他们来说,父母仍然是他们获得爱与安慰的唯一来源。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