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长期围绕在孩子身边,孩子长大了会成什么样?
他坦承是他的错,谈恋爱时只感觉她小鸟依人,照顾她很有成就感。爱情还在的时候,她的糊涂是一种可爱,她的傻气异常动人。可是这些特质,在婚后,就开始变质…,她对于做家务特别没动机,凡事喜欢拖,账单常因此过期。她只做她有兴趣的事情,所以她生活中排满了休闲娱乐。
本来,他觉得他担得起,也就让她过这种梦幻的生活。没想到重复久了也会腻,所以她不断升级,金钱的需求也就逼近了他的极限。他是直到这个时候,才算看到了棺材掉了泪,知道自己太天真,以为爱能改变一切,婚姻要有很多现实条件来支撑,像是配偶能不能担起责任。有一天,他趁他丈母娘来的时候,请教这段婚姻他该怎么办?

没想到,丈母娘表面上骂了她女儿几句,最后还是站在她女儿这边。要他在工作上继续争取好表现,学习满足她女儿的需求,这才算尽了一个丈夫的责任。他这时才醒了,原来这一切从他太太的原生家庭就开始了。丈母娘差不多一个月来他们家两次,每次来都是塞满冰箱、清洁整顿。所以用一种很奇怪的说法,是他的太太,部分角色是由丈母娘扮演。
他太太不喜欢回娘家,因为丈母娘会一直骂她,像是骂她不做家务,很多身边的事也不顺手处理。但骂归骂,她太太照样不动手,丈母娘就什么事都自己做。唠唠叨叨的,娘家的气氛很不好,所以他太太都待不久,后来就变成丈母娘来他们家。丈母娘来他们家也是一样的风格,边骂边做,她女儿也无动于衷。但丈母娘似乎有一种享受,好像她很被需要,好像她女儿没有她就不行!
听说以前他太太只被要求好好学习,他太太以前也很听话,是个乖宝宝,也都考到父母要的成绩与学校。连选择院系与就业,都要照父母的意思,她也没太大反抗。
所以当初结婚有了新的家之后,他太太整个人突然变得很轻松,幸福肥也越来越明显,他原先对于自己有能力给予另一个人这种释放,感觉像做了善事。尤其能用结婚脱离原生家庭,好像拯救了一个人脱离苦海深渊一般。但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她依然喜欢轻松过生活,以后还想要更轻松。与其说轻松,不如说是懒散,这形容词就是丈母娘的用词,因为几乎看不太到责任感。
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首先得要有选择。像是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也能选择其他的活动,人际、职业等等,都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主空间。因为有选择,才会有不同的回馈,孩子接下来就要学着承受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把孩子的生活窄化成只要好好念书就好,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自己的喜好,以及为自己负责的机会。

尤其以做家务来说,对孩子而言,那就是相当重要的生活教育机会。对于培养孩子自制、自律的心理素质,这些能力说不定比把书读好还更能影响孩子的前途。
孩子得要反复经历:自己做了什么选择?要承担什么样的结果?
那种边骂孩子,又边帮孩子收拾的传统做法,可以说是刚好教孩子不用为自己负责。而且唠叨常常不会只是唠叨,里面使用的语言,常会有恐吓、威胁、责备、批评、否定、撤回爱,长久来说,这真的会让人丧失动机,大脑会自动化地想办法让神经系统对这些言语麻木,因为要保护自己免于痛苦。这些负能量长期围绕在孩子身边,孩子长大了会成什么样?
进一步来说,当孩子的问题,只要一拖,就可以变成他人的问题,几十年下来,就可能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自然,变成一种个性。如此一来,一个人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只要视而不见、忍一下,会突然有其他人看不下去,自动扛起来。
对我来说,即便是教养风格偏向宠溺的家庭,也不是对孩子完全没要求。有可能是父母难以坚持,常自己说过的话,自己打嘴巴。对于传统父母来说,孩子不听话,父母多少都会念几句,但行为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对着孩子能梳理清楚。可是这些碎碎念,常又激起孩子比较强烈的情绪,这使得某些父母就此退让,曾跟孩子提过的协议便当成云烟。
有些经典的句型,我们可以拿来自省:
“你看你,又拖到没时间,你完蛋了你…(以下省略一千字)。好,这次我会帮你,下一次你再拖,你就给我试试看!”
“你不要在那边给我发脾气,你看看你这是什么样子,自己做错事还敢耍流氓,没出息…”
“谁叫你这么自私,叫你做的事你都不做,以后去做乞丐最好…”
以前的父母,很常使用侮辱性的字眼对待孩子,教养风格容易在过于严厉与宠溺两端。不温和,也不坚定,常常父母擅自给了孩子规定,没有经过讨论,孩子做不到就是错。这种教养之下的孩子,自我形象也很容易坑坑巴巴。如果孩子悲伤难过,大人不耐烦,还会落井下石,再骂孩子一顿,“我早就跟你说过…”。然后父母觉得自己过分了,又会默默地放水,模糊原先的要求。
现代的父母,相对愿意找孩子讨论,也知道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愿意采用比较一致性的教养方式,语气温和但重视原则,舍得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结果,知道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下列这些互动方式,可以参考,并且使用自己习惯的语气再说出来:
“现在已经是上床时间,请把东西收起来,你明天得要自己面对老师。不过,爸爸相信你有办法自己跟老师说清楚!”
“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很生气,如果是妈妈没得到也会生气。下次你如果按照我们的约定,还是有机会的。”
“很可惜,你没把事情做完,等你搞定之后再来吃饭…”
对我来说,教养很难做到完美,很多大人本身也都还在学习。缺乏自律能力的大人比比皆是,自己欠缺的能力,就很难教给孩子。教养,本来就是大人跟孩子携手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