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舍命生子:父母除了要给孩子生命,还要给他什么?

文 / 陪宝宝写日记
2019-04-04 22:27

这两天的网络被一个新闻霸了屏,那就是“舍命生子”的网红吴梦去世了。

去年6月,42岁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吴梦,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怀孕生子。她利用自己网红的身份,在网上高调宣布并声称相信自己能够顺利生产,这样的话将给所有肺高压患者带来希望。

她的这一举动有网友声称其“伟大”,“为了孩子命都不要了”,可是更多的是持反对的声音,认为她的这一行为“以爱之名绑架了医院、绑架了医生”,是对医学的一种挑战。

最终,坚信“意志力”能战胜一切的吴梦,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手掌,于4月1日去世。

吴梦去世了,按理说死者为大身后事也不便再去议论什么,可是却还是有众多网友并没有“口下留情”,在新闻微博下面留下了几千条留言,大多留言都对她舍命生子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

记得微博下面有一个网友说了这么一句话:

终归是走了,再遗憾再不舍也无法抗拒命运!只是如果是自己不会这样选择,会把剩下的时间好好孝顺父母,和爱人创造属于自己的回忆,不会拼了命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世上却无法陪伴!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也许每个人对生命和对家庭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母亲,想要生下一个孩子并不是仅仅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还要承担起孩子的一生。我所谓的承担起孩子的一生,不是一辈子照顾孩子,让他啃老,而是设身处地地教给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1、生而为人要有责任感

吴梦坚持生下了孩子,她觉得这种坚持是伟大的,有意义的,因为她的坚持换来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可是她将这些伟大、意义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她认为“我的孩子将来一定非常懂事,一定会理解我,即使他童年过的和别人不太一样,他也理所应当是快乐的。”

她觉得孩子只要出生,就应该感谢妈妈给了他生命。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吴梦是属于自嗨型的母爱,因为母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是关乎一生的,她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在无形中伤害了她的家庭和孩子。

真正的责任感是带给孩子生命的同时,也要教给孩子有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大到对别人,小到对自己。

比如之前在公园遇到一个妈妈和孩子遛狗,突然小狗没有任何征兆,不打招呼随地拉起粑粑来。

妈妈连忙从随身包包里拿出手套和塑料袋,蹲下清理,小女孩也蹲下一起帮忙。

母女俩配合默契,妈妈去厕所扔清理物,女儿手拿一大瓶子水冲洗地面。并不时地用她稚嫩的声音向路过的行人说着不好意思,抱歉自己家的小狗狗给大家带来的不方便。

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人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顾及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要懂得为他人着想,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的前提下才可以相对自由地活着,而以损害他人利益得来的自由就是自私。

这让我想起了有个网友评论吴梦事件的一句话:当你有幸获得资源享受生命拯救的时候,请你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你微笑活下去的同时,有很多人的生命正默默地枯萎。

2、教给孩子有信心而不是盲目自信

我之前看过一个关于采访吴梦的视频,这个视频里吴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要做医学的突破者,去挑战这个边界,让世界知道高龄肺动脉高压的人也是可以怀孕和生子的。”

乍一听这个理论似乎也能成立,但仔细想来却又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虽然我也承认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相信生命处处充满奇迹,然而奇迹这个东西之所以让人觉得神奇,最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难以预知,就像现实中买彩票一下,几万人里可能就那么一张大奖,却不影响人们去疯狂地投入激情,毕竟理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是真正的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固然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我们只需要乐观面对积极反抗即可,可是明明知道未来即将面临的是自己不可逆转的命运,为什么还要生下孩子,让孩子和家人去面对一个悲伤的将来呢?

我们可以有很高尚的情怀,也可以有很强大的精神层面,但这份情怀和精神不代表自己不是血肉之驱。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人的肉体是非常脆弱的,哪怕一个小小蚊虫的叮咬都能造成不适,更别提在无解的疾病面前,生命又多么地渺小,即便拼尽人力也往往是不可挽回。

所以说为人父母,在教给孩子有信心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切合实际,不要盲目自信,过于膨胀不免会让自己迷失自我,看不到当前的现实状态。同时也要知道,有些强大还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在以保护好生命的前提下,再去畅谈理想和愿望。

3、教给孩子做事要执著,但拒绝偏执

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躺在病床上的吴莹在镜头前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现实的残酷之处却在于,她拼死生下来的孩子,自己却没能看上一眼。吴莹跟吴梦得的是同一种病,命运也极其相似,都是要冒死生孩子,都落得了同样的结局。

她们对“生孩子”这件事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偏执,认为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圆满。然而,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所谓“圆满”,却使得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人生会有残缺。

作为母亲,我们可以以身作则地教给孩子执著做事,但千万不要对人对事过于偏执,继而把这种偏执传承给孩子,使得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1)经常提醒孩子不要陷入“敌对状态”中。

孩子刚开始认识事物时,往往受“二元思维”的影响,在他们眼中,不是好,就是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孩子的思维会变得逐渐开阔起来,不再“非好即坏”。但少数孩子仍然会坚持“非好即坏”的想法,将自己认可的归类为“好”,将其他的归类为“坏”。这种心理若长期得不到纠正,很容易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陷入“敌对状态”,一旦陷入“敌对状态”,他们会更片面,情绪化地看待问题,变得痛苦、愤恨、猜忌,多疑,从而形成偏执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妈妈要引导孩子逐步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提醒他们不要陷入“敌对状态”之中。

2)培养孩子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

我们不光要培养孩子爱自己,还要培养孩子拥有爱他人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过度的自我关注,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他就会变得非常的敏感。这种敏感会令他深深的陷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问题中,这些问题会迅速消耗光他的意志力与行动力,从而令他什么都做不成。

3)遇事多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只强迫他去执行。

有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不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而是直接命令孩子那样做。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一旦遇到了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建议家长们在碰到问题时,多利用智慧,结合孩子的性格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尽量让孩子自主去做事情。这样,孩子遇事就不会固执己见,乐于摆事实,讲道理。

世界上任何工作都可以有人代替,唯一没有人能够替代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做孩子的母亲就要有和他面对一生的打算,如果你没有能力承担起孩子的一生,那么,就不要任性地把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来承受生命之苦。我相信如果孩子有得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不愿意母亲以生命作为代价换取自己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