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对你说害怕的时候,妈妈的第一反应,对孩子非常的重要

文 / 90育儿
2019-04-19 18:35

我们家宝贝是一个非常害怕黑的小女孩。没有光亮的房子不敢一个人进,晚上怕黑不敢一个人睡,就算家里有一个人陪她,也要开一盏小夜灯才敢睡觉。让孩子去房间里帮忙取一个东西,她都会给我说:“妈妈,太黑了,我不敢一个人去。”每次这样的时候,我都抱着她说:别怕,宝贝。”

但是我发现这样并没有让她提高安全感,而是换来了更多的“我害怕......”有一天晚上,我陪宝贝睡觉忽然搂着我的脖子,带着哭腔说:“妈妈,我害怕。”这次,我打算问清楚她到底害怕什么

我:“什么东西让你害怕,宝贝?”

孩子:“怪物。”

我:“哦,那它长得什么样子?”

孩子:“她长得像一个大恐龙还有大翅膀,长得很可怕。”

我:“你说的怪物和四不像长得很像。”

孩子:“对,就是四不像。妈妈,它为什么来我们家?”

我:“我想它饿了,来我们家找吃的。”

孩子一下子来了同情心。她假装给“它”喂东西,把她平时爱吃的都给它吃。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他应该吃饱了吧。”

我:“那它走了吗?”

孩子:“嗯,它吃饱了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安心的睡着了,我也放下心来。

我知道了接受孩子的恐惧情绪非常的重要。如果父母一味的告诉孩子别怕,那么就会把孩子一个人放在恐怖的环境下,这样对他们的心灵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很多孩子都有怕黑的经历,而且2至6岁的孩子更容易怕黑。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还不够成熟,总是会把黑暗中的模糊事物想象成怪物、妖怪等可怕的情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怕黑的心理会渐渐消除的。有些孩子则由于看了一些恐怖的电视、或者受到他人的恐吓后,特别容易怕黑。

有些父母会觉着孩子怕黑是孩子太胆小,就担心孩子会不会变成一个懦弱的人,甚至会故意去锻炼孩子的怕黑情绪,故意把他放在黑暗的环境,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只要害怕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做个“胆小”的人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父母大可不必因为孩子怕黑就担心孩子胆小没出息。而且父母表现得越紧张忧虑,孩子越容易担心害怕。

孩子怕黑,父母首先要认同孩子,不要总是去批评孩子,或者强迫孩子面对黑暗,这样往往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当孩子需要面对黑暗时,父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比如,通过语言、唱歌、做游戏或者用玩具陪伴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呆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当你的孩子因为怕黑变得胆小时,不要给他贴上胆小鬼的标签,问问她害怕什么,用正确的方法陪伴她,引导她走出恐惧,并且和她一起探索黑暗中的乐趣,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勇敢一定是在爱的包围下建立起来的。为了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正确引导怕黑、胆小的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