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孩子分享,得先教他学会「自私」!

图文 | 网络
编辑 | 小T(TOPKID_CN)
各位家长,你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好东西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不能太自私;
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你是男生,要让着女生;
你是主人,要让着客人。
但是这并不能让孩子懂得分享,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谁小谁有理」「谁哭的声音大谁有理」「谁是客人谁有理」,继而在之后的「争抢」中,变得愈发无理取闹,更别提学会分享了。
不少家长会问,如何让孩子真正地学会分享呢?


众所周知,分享,是一种美德。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真正的逻辑。
先从小孩子说起吧,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玩具都非常在意。
就像《妈妈是超人3》里面的嗯哼。
有一期就是,导演组给霍思燕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嗯哼把自己的玩具分享一部分给山区的孩子。
霍思燕用了各种办法:撒娇、讲道理、拍卖游戏......最后,嗯哼同意了。

嗯哼同意的原因,更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想要让妈妈开心,而不是真的愿意。
于是,最后还补了一句,「关系,反正我们以后还能再买新的。」
霍思燕真的是,哭笑不得。
很正常啊,小孩子都喜欢玩具嘛,但是当你的孩子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的话,作为报答,对方也会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享给你。
这样,你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分享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利益交换。
但是「利益」不一定指的就是金钱或者其他什么的「冷物质」,它还可以是——以真心换真心。
所以,分享还是一种沟通方式。
所以,分享很重要。


教孩子分享的三步曲,第一步恰恰是接纳孩子的「自私」。
♦ 鼓励他先拥有(占有)
1-3岁这个阶段,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物权敏感期,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是孩子变自私了,而是开始探索物品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物品归属感和界限感。
哪些东西是属于他的,他有绝对的支配权;哪些东西是公共资源,大家要协商共用;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别人享有绝对的支配权。
要注意充分保护宝宝的「自私」,给予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的权利。
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自己有绝对的支配权。
这个权力带来的支配感满足了,物权归属感才不会匮乏,日后才不会占有欲那么强。

♦ 鼓励轮流和交换,巩固物权意识
这一步的目的依然不是分享,而是让孩子知道,让别人拿去玩一会,不是没有了,最后还是会回来,你的就是你的;同时体会互换之后,自己玩到了隔壁小王的小飞机,咦,感觉也是美滋滋。
这个阶段宝宝分享后要鼓励,但如果不分享,也不要着急。
说到底,这其实还是对物权归属意识的巩固,同时让宝宝初尝分享的甜头,如果他没准备好,那先打好第一步「物权」基础。
♦ 通过实践去寻找自己的分享方式
很多妈妈对待分享都是一刀切:快,把自己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
但,哪些玩具他愿意分享,哪些不愿意?哪些人他愿意分享,哪些人不愿意?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找到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为难别人的平衡点的。
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剥夺了他去思考和练习分享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分享的喜悦?


那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这里有几个小妙招!
① 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可以拿一些东西出来了孩子互换分享,让他明晰分享的动机、过程和结果,在参与互动当中引导孩子进行学习。
② 从细微开始抓起
孩子若不太懂得分享的概念,家长可以从小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规则。在日程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当孩子有了好的行为,我们要给他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③ 不强迫孩子分享
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会有自己钟爱的东西,家长不要强迫他与人分享。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主分享学习,给他一定自由空间的同时,慢慢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④ 适当地互换角色
若是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家长可以和他进行角色互换。互换角色的情景,可以让孩子懂得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这时我们不妨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分享是可以带来快乐的。
⑤ 让分享变得有趣
家长可以教孩子玩一些协作性的游戏,通过合作和共享让他慢慢达成目标。分享的学习不应给孩子带来太大压力,而是要让他在游戏中觉得这是一件有趣且快乐的事。


在发现孩子开始产生物权意识以后,爸爸妈妈们要及时加以保护:从把孩子的物品专门归类摆放开始,把孩子物品的所属权交给孩子自己,让他按照自己的喜爱去使用或摆放,让孩子找到「主人」的感觉。
同时,父母要告诉给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自己可以作主,但是别的东西不行。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是去作客,不乱动东西是基本礼貌。
现在之所以很多孩子被称之为「熊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缺乏这样的理念灌输,出去外面或作客,完全都还当成是自己的地盘,颐指气使还会随意搞破坏,到最后还把大人的心情和关系也弄得很糟,更甚至还会遭受金钱上的损失,这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

至于分享,则需要父母循循善诱,用温和的手段去引导,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而其实是把自己的东西「变」成了另一件东西。
爸妈们可以从交换式的分享开始,「宝宝,我这里有一块巧克力分享一半给你,你可以把苹果也分享一半吗?」
从小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不光能增加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能给他们明确的「界限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物品权利,知道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前应该先征求同意,这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并受欢迎的人。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