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捡烟头,制止也没用,教育专家:关注孩子细微事物敏感期

文 / 凝妈悟语
2019-04-29 14:00

一位妈妈留言说,她家孩子15个月,不管拿到什么都先放嘴里咬一咬,出门光捡烟头了。在公园里,好多1岁多的孩子喜欢捡地上的烟头,我家1岁半的二宝也是如此,和这个孩子的表现如出一辙,捡了烟头就放嘴里吃。大人们赶紧夺下来,大声告诉孩子不能捡烟头、更不能吃,不一会儿,孩子看见烟头还是捡起来吃,这让很多家长无奈。

在网上也找到了类似的提问,“带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大人根本没注意地上的烟头,孩子就看到了,而且很迅速地捡起来往嘴里放”。有医生竟然回复说这是孩子缺少什么营养,该去检查一下了。

孩子爱捡烟头的行为其实这是孩子到了细微事物敏感期,喜欢探索这些细微的事物。1岁多的孩子,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增强,有能力捡起这些烟头,并有能力把它放进嘴里去,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处于口欲期,孩子们喜欢用嘴感知一切事物。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时,会进入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有的孩子会持续半年或者持续到4岁。

细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现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中说,我们成人很容易忽略周围环境中的细微事物,但是孩子却非常敏感,他能很容易地捕捉到这些微小事物,并付诸行动去探索。当孩子对地上的小线头、床上的头发丝、角落里的小蚂蚁、草丛中的小花瓣、桌子上的碎纸屑、还有路边的小石子、书上的小蜗牛感兴趣时,说明孩子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到来了。

细微事物敏感期培养的能力

1、观察力:

孩子对细微事物的关注,就是观察力的开始,如果大人能耐心一点,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力。孩子捡起一个细微的事物,会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嘴巴去尝,运用五官去仔细感受,这就是孩子在探索在发现,如果大人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观察力将为得到很好的保护。从小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2、专注力:

有教育家指出,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是科学教育方法的灵魂。孩子在观察这些细微事物时,因为非常感兴趣,所以会非常专注,如果大人不去打扰他,他能坚持比较久的时间。给孩子一个深入研究事物的机会,让孩子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如果经常打扰孩子,孩子的专注力会受到破坏,长大后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3、锻炼精细动作:

孩子在捡起细微事物的时候,是用食指和拇指捏起,让手部精细动作得到很好的锻炼。手是连接大脑的通路,多用手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更加灵活。生物学上有“用进废退”的原则,人的器官智能“不用则废,越用越灵”。捏起细微事物这个能力经常容易被忽略,因为它隐藏在一些能力的背后,比如写字、画画就是通过手指、手腕的精细运动操控笔杆。学数学时孩子喜欢掰手指让自己算数更轻松,他就是在用手上的精细动作帮助自己理解抽象的数量。

关注孩子的细微事物敏感期

错误的方式

有的大人因为不了解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会很奇怪孩子的行为,尤其是当孩子总是捡烟头这类垃圾时,很多大人忍无可忍,会立即训斥孩子,抢过他手里的烟头随手扔到一边。这样制止孩子对细微事物探索的行为,会有几个不良后果。

首先,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受到伤害。一个小女孩正在仔细观察小线头,眼睛瞪得老大,妈妈以为这个小线头让孩子不舒服了,捡起来就扔到了垃圾桶,结果孩子哇哇大哭。这是妈妈误解了孩子。

其次,会让孩子学会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奶奶带孙子在外面玩,孙子爱捡烟头,奶奶嫌脏,立刻把烟头扔到了边上的树丛里,结果孩子捡起小东西都往树丛里扔。奶奶的做法给了孩子不好的示范。

最后,也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机会,延迟敏感期的到来。有一个孩子正在专注的观察蚂蚁,结果到了吃饭时间,妈妈硬是拽着孩子回家吃饭,孩子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直到3岁,他又开始专注蚂蚁,这就是孩子当时的敏感期被阻碍了而造成的。

正确的方式

1、理解并欣赏孩子的表现

孩子的视野与成人不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喜欢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惊喜。我们要理解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正是利用孩子的敏感期发展各项能力的好时机。当孩子关注细微事物时,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给他正向的鼓励。比如孩子捡起烟头时,我们表扬他“真是爱卫生的好孩子!”确实,公园里、马路上有很多烟头,环卫工人都忙不来。这样告诉孩子,不仅鼓励了他的行为,还让孩子从小具有环保意识。

2、教孩子对细微事物进行分类

孩子捡细微事物是好事,但是大人不喜欢孩子捡烟头等垃圾,可以教孩子对细微事物进行分类。准备几个小袋子,当孩子捡起细微事物的时候,就让孩子装到不同的袋子里,比如小石子一个袋子、小花瓣一个袋子,烟头一个袋子,教孩子把石子、花瓣带回家继续观察,带孩子把烟头扔到垃圾箱里。上面案例中的奶奶后来就这么做,告诉孩子烟头是“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去,孩子就学会了“垃圾”两个字,并学会了扔到垃圾箱。

3、创造和细微事物接触的机会

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多接触细微事物,让孩子顺利度过细微事物敏感期。孩子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持久性并不是很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所以,要多给孩子制造一些机会。在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细微事物值得去探索,树叶、花瓣、干草、树枝、石子、蚂蚁、蜗牛等等,琳琅满目、花样繁多,让孩子和这些真实的事物接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逐渐让孩子学会思考。

4、一起玩观察细微事物的游戏

孩子喜欢玩细微事物,我们可以在家里找一些类似事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比如找不同种类的豆子,黄豆、红豆、绿豆,和孩子一起分豆子,既锻炼孩子的手部灵活性,还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比如捡回家的树叶,和孩子一起观察树叶,让孩子回忆从哪里捡来的,教孩子认识叶片、叶脉。甚至找一本书让孩子了解叶子是怎么落下来的,用叶子拼一个图画,或者在叶子上涂上颜料,在纸上印出叶子的样子。不同形式的玩法,教会孩子去探索发现。

5、注意卫生和安全

当然,孩子捡细小东西,大人们都会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捡烟头会担心孩子吃到嘴里脏脏的,捡豆子怕孩子塞到鼻孔里很危险,捡树枝会担心孩子划伤自己的身体。这些担心都很正常,当孩子执拗地去捡不卫生的东西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洗手。当孩子捡一些不安全的东西时,要及时帮他放到一个安全的袋子里,这样就可以保证宝宝的卫生和安全了。办法总会想出来的,在保护孩子细微事物敏感期的同时,要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

还记得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下掉”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吗?这就是观察和思考力所在。抓住孩子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以后才会更好地发现宏观的世界。

妈妈们,你们的孩子喜欢细微事物吗?一起来聊聊吧!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