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教育孩子的两大雷区,很多父母全部都踩过
自从有个短视频app我们仿佛见证了全网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场面。有些爸爸妈妈被孩子气出了病,有的气的哭了,甚至于有些父母有放弃教育孩子的念头。对于成年人来说工作不是难事,照顾家庭不是难事。但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件成年人都头疼的事情。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难教育,而有些孩子却乖巧懂事。那么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那么听话,我们的孩子总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呢?难道孩子的调皮捣蛋都是孩子的不对吗?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形成怎样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来看看哈佛著名教授曾经盘点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两大"雷区",竟然不少父母全部都踩过。
雷区一、忽略小时候的教育
之前看了芒果台的《变形计》里面的变形主人公是一个17岁的男生。他17岁却非常的叛逆从来不和妈妈不沟通,说两句话就给妈妈生气。在他眼里觉得妈妈就像敌人一样可恶。他甚至于不和妈妈坐在一起吃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讨厌带他来这个世界上的妈妈。记者在做个人采访时,这个17岁的少年说:他小时候放学家里的门经常是锁的,因为爸爸妈妈出去打麻将了。直至半夜十一二点都不回来。他一个人坐在黑夜里慢慢的等待着他们回来,有时候自己就在门口睡着了。

那时候的他觉得时间是那么的漫长。渐渐的等待他就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他哽咽的说到:"小时候他需要爱的时候,父母不曾给过他。现在他长大了,不需要了,父母却给予他很多时间和金钱"。所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有因必有果。如果父母在他小时候多关心他、爱护他。或许现在17岁的他是一个很懂事、知道尊敬父母的孩子。父母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就应该给他更多的爱,在不需要的时候就要懂得放手。这样亲子关系才会和睦,孩子成长在爱的环境里,才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是社会需要的人。

雷区二、做不到以身作则
我们肯定能常见父母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写字桌前写字,而家长在旁边监督的同时玩着手机。不难发现这样的场景下,孩子是无法注意力集中写作业的。孩子心里肯定想:凭什么你再玩手机,我要做枯燥的数学题?我要写那么多作业?父母可能会想:我以前这些苦都受过了,现在我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了。其实往往父母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孩子面前我们要以身作则。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如果要陪伴在身边就应也去学习。父母可以看一些书,考一些证书。这样让孩子在累的时候,抬头看见父母认真学习的样子。他也就心静下来好好学习了。或者父母不学习的话就要让孩子一个人学习,带上门不进行干扰。如此的办法就是对孩子学习最大的帮助了。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难。父母可以把孩子想象成一张白字,你就是作画的人。孩子成长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代表父母做了怎样的一幅画。孩子所有的表现都是源自于父母的教育。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做到教育要趁小,以身作则。那么孩子教育就不再是一个令父母头疼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