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丨天天跟宝宝说英语,孩子就是不肯开口说,愁死个人!
英语启蒙界一直存在着一道堪比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难题——“沉默期”。
所谓“沉默期”,就是幼儿只有经过一个酝酿阶段以后才会开口说。
跟宝宝说了很多英语,他却还是一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不为所动!
天天磨耳朵,日日飙英文,宝宝却还是“沉默的大多数”;
儿歌听着,动画片看着,童谣放着,你问我宝宝呢?大概就是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英语对话?不存在的!
除了“I am pepper pig”以外,我家孩子只会学猪叫!
要么就是留下一句“妈妈你好搞xiao哦”后,任由老母亲在风中凌乱。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要经历为期1年左右的“听”的过程,即沉默期,然后才能开口说出第一个词。
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儿童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也会经历一个沉默期,可长可短,一般在6个月到1年之间。
其实,孩子不愿意开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发展规律,孩子不能完整说
很多家长觉得,磨耳朵这么久,宝宝也该开口说英语了吧,不说carry全场,完整的句子总没问题吧。
其实,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儿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会先经历一个独词句的阶段,当他们看到家里的猫咪时,能说出“cat”;
随后会进入双词句阶段,开始注意到事物更具体的特征,例如“black bag”、“white cat”等。
最后才能逐渐说出完整的句子。
这是孩子生理、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急也是急不来的!
2、孩子听不懂,导致不懂如何回应
研究表明,大脑对单词的识别速度只有保持在200毫秒之内,才有可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
给幼儿设计的音频、视频材料通常语速适中。
但是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在跟孩子说英语的时候,很可能语速过快,导致孩子听不懂。
另一方面,大脑的瞬时记忆力的容量为7±2个单位。如果宝宝听到的句子太长,很可能导致只听懂了开头和结尾的几个单词。
就像空的杯子,无法倒出水。
宝宝听不懂,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回应。
3、学习方式不对,孩子不知如何开口说
有些家长给孩子启蒙的时候,害怕孩子听不懂,于是严格把英文和中文翻译一一对应起来。
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阻碍了孩子的英语学习。
使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孩子,在听到一句英语时,会经历如下的“内心戏”:
“这句话的中文是什么意思啊?----我该怎么回答?----这句话的英语怎么说?”
等这些小纠结依次上演之后,宝宝只想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4、学习遭到挫折,孩子不愿开口说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恰巧赶上她和女儿英文对话的时间。
“How are you feeling?”
“I hungry.”
女儿话音刚落,妈妈就皱起眉头,“不是I hungry,中间要加什么?”
看女儿不吭声,妈妈自己说出答案:“I am hungry.I am hungry.记住了没有?”
一些父母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以后可能会经常出现。
实际上,有错必纠的方式很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为了避免犯错,孩子很可能不愿意再开口说英语。
孩子不愿开口说,绝对是英语启蒙路上可恶的拦路虎!
如果家长过度“干涉”,或者任由发展,那么孩子的语言沉默期都可能会无限延长,不利于日后的英语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英语学习的沉默期呢?
1、静待花开,不逼迫孩子立马开口
花开有时,语言沉默期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必经之路。
从懵懵懂懂,到零星单词,再到独立输出词汇、句子,在孩子能够真正把英语用起来之前需要很长一段输入储备期。
在这段时间,需要大量“磨耳朵”,建立声音和相应图像的直接联系,让有意义的声音逐渐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只有这样,在说英语时,大脑才能将声音进行整合,随后通过发声系统进行输出。
2、“脚手架”法,帮助孩子组成句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身能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
爸爸妈妈就有必要帮助孩子消除这种距离。
因此,在引导孩子开口说英语的时候,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而是逐步引导他表达。
例如,在和宝宝读绘本的时候,使用描述性的话语来代替具体的名词,或是使用身体动作来描述相应的动作。
在给孩子读Zoo时,讲到“狮子”的时候,父母可以不说“lion”,而是用“This large animal has gold fur.”。
还可以根据孩子现有的英语水平,适当引入新的单词。
3、创造情景,触发孩子开口的动机
有些孩子拒绝开口说英语,不是因为听不懂,也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张嘴。
这时候,学习动机很重要。
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为宝宝建立语言和画面的直接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浸润式的启蒙环境。
在语言环境中,孩子不自觉就会主动开口说英语。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英语亲子小游戏。在玩耍的过程里,孩子的心理负担较小,说英语也会更加自然。
4、纠错要适当,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说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孩子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学会一门新的语言。
因此,不必过度纠结孩子的错误。
(1)重复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听到孩子出现错误时,可以重复孩子错误的句子,“I hungry?”在重复的时候,观察孩子的反应。
(2)肯定法,不动声色地纠正错误
如果在重复错误句子之后,孩子还是不能自我纠正。父母可以先肯定孩子,然后说出正确的句子:
“Yes,I am hungry.”
(3)转换法,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听到孩子说“I hungry”时,父母可以换一种陈述方式进行表达“You are not eating,So you are hungry.”
当然,由于宝宝的沉默期原因不同:
有些宝宝正处于“听”的阶段;
一些宝宝则是因为听不懂;
还有的宝宝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愿开口。
只有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英语启蒙才能事半功倍。
但是一定一定要记住的是,任何启蒙都需要以孩子的认知、身体发展特点为起点,启蒙兴趣,点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