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淘气、爱搞破坏,千万别吼他,这其实是好奇力的信号
孩子没有不淘气的。家长一般都会以为他们是要和大人作对或者捣乱。其实孩子可能是通过淘气的行为在探索、检验他们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呢,只是,这些想法和行为表面上似乎和好奇心关系不大。
叛逆

“为什么非得这样、而不能那样呢?”在家长看来是“就要对着干”,孩子却是真的好奇,想要知道:有没有更多的办法可以做这件事、用这件东西……如果不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做,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相信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上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小袜子……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满足好奇心、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
破坏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破坏行为正是好奇心的表现,把汽车拆开是因为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的,是什么使汽车转动,如果把轱辘拆下来,汽车会怎样,孩子的头脑中充满了新鲜的念头,就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却很难预见结果,在大人眼里就是破坏行为了。
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破坏”行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一天,朋友怒气冲冲地来找陶行知。他说:“今天,我狠狠地揍了我儿子一顿。”陶行知忙问:“为什么?”朋友说:“这个淘气的孩子,他把我的一只很名贵的金表给拆坏了。”陶行知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中国的爱迪生今天让你给打没了。”朋友感觉很奇怪,急忙请教陶行知,陶行知说:“小孩子拆开你的表,是想知道手表为什么会滴答滴答地走,你那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痛打把孩子的好奇心打没了,以后孩子会变成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朋友听后顿感后悔,问陶行知有无补救措施。陶行知说:“这很简单,你只需将你的孩子和表一起送入修表铺,这样修表铺变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你的孩子也就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磨蹭
走两步停一停,地上有块石头要看半天,有片落叶,捡起来,还要把它再贴到树干上:“咦,为什么沾不住啦?”穿个裤子,要穿好半天:“能不能把它从头上套进去呢?”喝一杯鲜榨果汁,非得把果肉先分离出来……这样的“磨蹭”经常让家长抓狂,但孩子却只是想尝试更多而已。

慢一点,又何妨?尤其在时间充裕时,不要催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路、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家长这样做之后,往往就能发现:哎,他找出不少大人视而不见的细节,而且还真挺有趣!
不要一上来就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这等于是堵住了他自己去观察、思考的路径。哪怕他提出问题,也不要急于、或一下子把所有答案都告诉他,不妨慢一拍,或先给他一部分答案,然后引导他自己去寻找剩下的部分。
重复
好奇心并不只是永远关注新鲜事物喔!孩子的好奇心,有时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更常见。同一件东西反反复复地玩、同一件事一遍又一遍地做,这样的重复是因为每一次他都能发现和体验到新的内容。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满足孩子对重复的要求。静静等待,观察孩子对哪件事情不断重复,而其之后不再重复的原因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里,家长不要总以成人认为有效的思路来制止他。但可以引导孩子每次变化一点点,比如对故事的重复,再次讲述时加入一点变化的情节或故意漏掉一些,等孩子来发现或补上。在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重复某一个玩法或听某一个故事后,可以在他喜欢的某种类型上放大,他会在重复中玩得更加多样,也更加深入。
拾荒
有的孩子出门一趟就会“满载而归”,石子、树枝、小瓶盖,甚至一件怎么也认不出的东西……并且“珍藏”起来。收集“破烂儿”表现出孩子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在孩子的眼里,普通的一颗小石子就是一粒闪光的宝石,一片干枯的树叶也是美丽无比的“神奇”树叶。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将这些在成人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扔掉,同时也会丢失掉孩子的好奇心。何不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这些“宝藏”的价值呢?比如,和孩子一起把拣来的石子洗刷干净,按照大小、颜色、形状分分类,或是用画笔在石头上随意地涂抹,和孩子一起画出他们心中最美丽的石头图案。找一张白纸,把收集的树叶贴在纸上,做成简单的树叶标本,或者任意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在这样玩玩做做中,孩子会学到关于石头和树叶的很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愈加旺盛。
父母的哪些做法可能会限制好奇心
家长的三种做法常常限制和打击孩子们的好奇心:1)灌输恐惧感;2)不赞成;3)忽视或缺席。

恐惧感:恐惧感是好奇心的杀手。当孩子的世界充满混乱或者害怕时,新奇的东西也很难引起他的关注和兴趣。这种情况下,他会寻找熟悉的人,留在他的舒适区,不愿离开或者探索新的事物。战争,自然灾害,家庭困扰或暴力事件等令他恐惧的事件都可能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不赞成:“不要碰,不要爬,不要吵,别把它弄散,别弄脏了” 。家长们常常会“为了孩子好”而说出各种”不要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通过感受家人的恐惧、偏见和态度,来确定如何应对生活的。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对他们的鞋上、手上的泥土感到很厌恶,孩子发现蝌蚪的机会可能将会削弱。

忽视或缺席:如果孩子身边总有一个关心他的、愿意和他一起投入当下的成年人,至少能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的探索有直观重要的作用:1)让儿童有充分的安全感去探索新的事物;2)有能力与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从这种发现中获得更强的愉悦感。
小步在家早教,来自清华、斯坦福的精英团队,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