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变成“喷火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文 / 金樱妈妈
2019-07-25 03:21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情绪是一种综合产生的生理、心理状态,由人的主观认知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或欢欣喜悦、激动兴奋或失落无措、气恼愤怒不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一种隐秘诉求的表达,成年人身心较为成熟,也具备控制情绪的能力,儿童则不然。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对儿童易情绪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人类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三层,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而且,人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反应快50倍,所以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流露。作为心智并不成熟,也不善于隐藏真实想法的儿童来讲,情绪外露就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了。

回到家中,正在换鞋的帆帆看到鞋架上他昨天换下的白球鞋还脏着,立刻爆发起来,指着白球鞋生气地质问迎上来的姥姥:“你到底怎么回事,早上就说要给我刷干净的。”姥姥瞄了一眼,哄道:“姥姥一会儿就去刷,乖宝,别生气,姥姥给你做了桂花糖藕呢。”

听到有自己爱吃的菜,帆帆立刻高兴起来,边往餐桌跑边说:“姥姥你快去刷鞋,我先吃两口。”妈妈接嘴道:“少吃点,你都这么胖了,要少吃糖。”转身又对老人埋怨:“妈,给你说了多少次,别做甜食,都是你给喂的,帆帆体重超标那么多。”老人赔笑说:“这不是孩子爱吃嘛,你也一起吃点吧。”帆帆妈妈翻了个白眼说:“我晚上减肥呢!”帆帆看到妈妈翻白眼,也跟着翻了个白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基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女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不论是好还是坏。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将给孩子造成深远影响。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

孩子从生活中观察,进而学习、了解、进步,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观察的范例,这也是很多孩子,说话方式和语境,肢体语言和动作都和最亲近的人相似的原因。

我们都熟知的课本名人司马光,不止聪慧过人,砸缸救人,成年后还是一位榜样父亲。他严于律己,生活勤俭,对待学问也从不懈怠,春秋冬夏,寒暑交替,司马光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书。

司马光的言行给儿子司马康做出了优秀的示范,司马康也十分喜爱读书,并效仿父亲,看书翻页时,轻托轻放,爱惜异常。在司马光的影响下,司马康成年入仕为官,以俭朴自律被广泛称誊。

父母以身为例影响孩子人生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常审视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从小起就有准确的指引。

在孩子面前才要时刻保持优秀的言行举止

英国有句名言说,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法国人则说,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在中国,《后汉书·第五伦传》中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推崇榜样的力量。对社会教育如此,对家庭教育更是这样。

英子是个街舞爱好者,上大学那会,她组建过街舞社团,他们社团的表演是校园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英子最终还是舍不得所热爱的街舞,于是打算自主创业,开办一家街舞培训学校。

转型创业是艰辛的,再加上英子还要照顾3岁的孩子。可是为了梦想拼搏的勇气让英子十分勤奋,她起早贪黑,学校的一切都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也毫不松懈,从每天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到讲故事、做手工,儿子经常发现妈妈在陪他玩玩具时睡着了。

有一天,英子在给儿子讲故事时,又因为疲劳睡了过去。等她惊醒后发现,儿子正安静地坐在边上画画,她身上盖着儿子的小被单,儿子看到妈妈醒了,还拿起水杯,用稚嫩地声音说:“刚醒来要喝口水。”和英子平时给儿子说的话一模一样,瞬间,英子热泪盈眶。

从英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孩子的双眼所观察到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写进了他的心里,融入到他的行为里。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关键,积极向上的父母,孩子也会更加倾向于解决问题,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孩子也会暴躁多变,更加情绪化。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情绪是影响人判断力、行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平日里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会觉得顺眼,天也蓝了,树也绿了,同一种景象,不同的心情感受也不同,反之亦然。

米米开心地跑到正在做饭的妈妈跟前汇报:“妈妈快看,我给您做了一顶防油烟的帽子。”妈妈正在切菜,转过头来刚准备表扬米米,结果发现,这帽子是家里的台灯罩做的,并且被米米涂得五颜六色。

米米妈妈生气地训道:“妈妈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回来还没休息就给你做饭,你还在这里添乱,谁让你拿台灯罩乱玩的。”米米被妈妈吓得楞了一下,转而大哭起来。米米妈妈继续说:“出去,把台灯放好!”

米米转身跑出去,没一会,米米妈妈就听到“哐啷”一声,台灯打碎了。米米妈妈从厨房冲出来,拉过闯祸的米米,朝着她的小屁股就是两巴掌。米米边哭边喊:“妈妈别打了,妈妈米米错了。”

夜深人静,米米妈妈看着熟睡的女儿脸上还挂着泪痕,回想起傍晚家里的事,内疚不已。米米是总听妈妈说做饭以后头发都是油烟味,才做了防油烟帽子,她一没有看到孩子的关心,二没有发现孩子就地取材的创意,直接就责备,后来又因为孩子去处理问题再度发火,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有一个很有名绘本名为《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内容讲述的是一只小企鹅在面对妈妈发火时,吓得魂飞魄散。最后妈妈找到了小企鹅,但小企鹅受过伤害的心灵早已无法弥补。可见,不稳定的情绪给孩子带来的伤痛将不可挽回。

情绪稳定的家长不仅对孩子更加耐心,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进而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也能让孩子遇到问题时,冷静去考虑如何解决而不是发火、放弃,甚至逃避。做一个自控的家长吧,不要让孩子的未来,变成了你最不喜欢的模样。

今日互动话题:在面对孩子是否也有过情绪激动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况?认为,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呢?期待的留言。

我是一名三岁宝宝的妈妈,育儿是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宝宝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细致的关怀。大家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共同探讨,一起解决。

我是金樱妈妈,每天在带娃养娃中与宝宝一起成长。

每天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与我共同分享养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