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去死”,当孩子对你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决定他今后层次
“妈妈,你去死”,当孩子对你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决定他今后层次
每一个家长都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入所有的情感和精力,家长们会愿意为小朋友付出他们拥有的一切。但即使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换来孩子的懂事、感恩。相反地,有很多小朋友经常会对爸爸妈妈“恶语相向”,不少家长甚至听过孩子对自己说“妈妈,你去死!”这样的话,这令很多家长都非常寒心。不过家长们对此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的,很有可能就决定了小朋友以后的层次。

网友小方最近就有这样伤心的经历:前几天,小方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儿子和朋友家的孩子玩得很开心,这个过程都非常融洽。可是临要离开的时候,儿子开始哭闹。原来是儿子看上了那个小朋友的玩具,想要带走。这种情况下小方自然是要阻止、拒绝儿子,可儿子不仅哭闹得更大声了,而且还指着小方喊“你这个坏妈妈,你去死吧!”这令小方非常尴尬,但更多的是寒心。强忍着情绪把孩子“拽”回家后,小方一直在反思,难道自己对孩子还不够好么?孩子怎么能这么和自己说话呢?相信有很多网友有着跟小方相似的经历,那么小朋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

大部分小朋友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会有很强的语言学习以及模仿的能力,他们并不懂某一些语言具体是什么含义,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别人对于这句话的反应来判断这句话的“分量”。也就是说,小朋友可能会从外界的环境接触到这些比较过分、伤人的话语,他们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知道,这些话可以让人生气、愤怒。所以,在他们内心不满于家长的某些行为的时候,会用这些话来“反抗”。因此,说这类的话只是小朋友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故意要伤父母的心。家长们虽然心里会很不好受,可还是要理智地引导小朋友。

那么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家长们要怎么处理呢?家长们一定要先弄清楚小朋友是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然后再做出相应的措施。
第一点,小朋友是因为别人抢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在某一节目里有一位老师讲述过他的一个经历: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他为大家准备了切好的胡萝卜。客人在吃胡萝卜的时候,儿子小明问客人“你是在吃小明的胡萝卜么?”这时他对孩子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胡萝卜,是大家的。”看到别的小朋友想玩儿子的玩具,儿子却慢慢吞吞不愿意拿出来的时候,他又告诉儿子“他们只是想和你一起玩,你借给他们玩一下,不要因为这种事情纠结。”其实,家长们要早早地教会小朋友分享,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抢”他的东西而不开心,就更不会因此而“说狠话”了。

第二点,小朋友是因为妈妈对别的小朋友“更好”。
每个孩子都是“自私”的,他们不喜欢和别人“共享”自己的爸爸妈妈,更别说爸爸妈妈当着自己的面对别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热情了。所以,会有很多小朋友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开始“骂”家长,这时候如果家长们反而来责怪孩子,会使小朋友内心很失落、很受伤。家长们要让小朋友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最爱的都是他,之所以会对别的孩子热情,是因为他们是客人,这样做是礼貌。要告诉孩子,他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一起来照顾客人。这样孩子不仅会理解家长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还会对别的小朋友更友好。

第三点,小朋友只是单纯地想要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
当家长们遇到小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批评。要先问清楚,孩子是因为什么不开心了。找到原因后,再慢慢引导小朋友,让他知道,遇到问题不要只想着发脾气,要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点,小朋友是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
有的孩子小时候比较调皮,十分爱捣蛋,他们会以惹别人生气为一种乐趣。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们要严肃地批评教育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会伤人心,然后再进行适当地惩罚,直到小朋友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承担,保证不会再犯。

小编认为,大部分小朋友“说狠话”都是有原因的。家长们也不要因此太伤心,这只是小朋友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家长们在搞清楚原因后,好好引导孩子不要再这样就好了。大家经历过孩子对自己“放狠话”么?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一起来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