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溺爱孩子的方式,很多家长中招,智慧父母要警惕
比如,我们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最贵的衣服,想尽各种办法海淘或代购奶粉辅食,总之就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爱。
那么,这常见的4大溺爱行为,你有吗?

1、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家长视学习分数为头等重要大事,将大学视为孩子的人生终极目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盛行,家长恨不得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是用在学习上。
家长往往看重孩子的智能和技能提高,却忽视了生活自理能力才是孩子独立生活的第一条件。
做家务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向孩子灌输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这对他的成长,是利大于弊的。让孩子从小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你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
2、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无限度地满足
孩子随随便便一双鞋几百上千,自己买一件几十块钱的衣服都要犹豫很久,家长总是在付出,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期望着自己的富养能够让孩子的未来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欲望也在增长,小时候想要的是几十块钱的玩具,长大后想要的几千块钱的电子产品,上万块钱的护肤品,几百万的房子车子。
一味的在物质上富养孩子,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只会养出一个没有金钱观念的孩子,只会向父母伸手的孩子。
同样是孩子,有的孩子无视父母的付出,一味的索取,而有的孩子以妈妈的职业为荣,更是看到了妈妈工作的辛苦,我想,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能有责任,有担当,更能善待他人。
3、总是替孩子做选择专家:父母对孩子选择能力的怀疑会影响孩子的判断。
很多家长会做孩子的保护伞,企图一开始就让孩子避开挫折。比如说,孩子去幼儿园,可能会跟其他的小朋友闹矛盾,可能会受人欺负,可能会被人嘲笑,这时候,父母出于保护,希望孩子避免受到伤害,会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去帮孩子选择处理一切的事情。
另外,父母常常也会不放心孩子的选择。可是,孩子往往是在无形中接受并认同了父母的担心,慢慢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能选择的。
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们不要去过多地干涉,也不要害怕他们会走弯路、会遇到问题和挫折,因为那才是帮助他们成长最好的土壤。

4、总是给孩子特权
任意给孩子特权,却没有相应的责任,就是在培养自私任性的孩子。
我们会因为孩子小,总是让他先吃饭,我们的理由是,他不先吃饱,他会打扰我们大人吃饭。我们会因为孩子小,给他开一切方便之门,不让他有任何的等待,只是觉得不要让孩子受委屈。
其实,我们应该把孩子当做平等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让孩子事事享受特权。要知道,自私就是从孩子第一次独占开始的。教育孩子,就是要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高尚、内心强大的人,而一个会给予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