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文 / 琛琛妈咪
2019-08-25 07:19
"

不去陌生环境,不准外人来自己家。

不准妈妈姥姥跟别人打招呼说话。

公共场合游乐设施不准别的小朋友碰。

走在路上,前后左右不准有人。

面对这样的儿子,我终于一分钟决定,三分钟交钱,把他送进了早教中心。如此快速的选好早教中心,得益于我生活在十八线小县城,没得选择!

整个市区只有两家早教中心,一个是成立了好几年,但跟我上班不顺路。于是,毫无悬念,我选择了才成立一年,上班顺路的这个早教中心。

交了一万大洋零几百块钱,一周三节课,目测雷打不动不缺勤的情况下,能上十个月。

谁曾想,一年前,我是早教班的强烈抵触着,认为早教班就是赚小孩子钱的,没有什么用。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我把孩子送进了早教班,自己打脸自己。

陪儿子一起上早教也有几个月了,把自己这段时间关于早教班的认知和感触写出来,希望能给正在犹豫要不要上早教班的家长一些参考。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早教班都教什么

音乐、运动、艺术,这应该是每个早教中心都会有的。其他的就会有一些差别。

我儿子目前的早教课只有三个,音乐课,运动课,生活课。

音乐课上,会学习节拍、高低音,每一节课都会认识一个新的乐器。老师会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方式让孩子感知节拍、韵律。

运动课上,通过各种运动道具,练习孩子的爬、跳、投掷等大运动能力,也会通过一些运球等游戏,锻炼孩子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对身体的操控能力等。

生活课上,有涉及到语言训练,现在我们还处于学习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初级阶段;有用平时很常见的道具,比如练习筷、镊子等锻炼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等。

小月龄宝宝有抚触课,宝宝再大一点,有艺术创意课和思维脑图课。

另外一个早教中心,他们的课程要更丰富一些,除了音乐课、运动课还要语言课、思维逻辑课、专注力课。

我闺蜜在二线城市,十几个课程,她只给闺女选了两个课程。

像我儿子所在的早教中心,一个年龄段本身就没有几个课程,所以一般都是建议全部上的。而有些早教中心,一个年龄段就有很多课,那我们要怎么选呢?

我建议音乐课首选,因为0-3岁是音乐启蒙的关键时期。我们并不是要孩子长大以后当音乐家,只是希望孩子和音乐做朋友,通过音乐来调节和舒缓自己的情绪。

其他的课程,可以通过早教中心的测评,再结合孩子自身的一些偏好来选择。小宝宝是潜力无限的,这个月可能落后,经过一些刻意训练之后,下个月可能就突飞猛进了。所以,0-3岁之前,我比较倾向哪弱补哪里。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在早教班,收获了什么

俗话说,钱花在哪,哪漂亮。去早教班,不管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这个收获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更深层的一些东西。

对于家长来说:

1. 在早教班,老师会针对你家娃的课堂表现,反馈给你一些优质的建议。

音乐课有这样一幕:天黑了(老师关掉灯),小宝宝和妈妈们都会躺在地上,进入甜甜的梦乡。老师放着轻柔的音乐,还用投影仪投射出星星,整个教室犹如浩瀚的星空。这一环节,叫感知轻音乐。

然而,老师一关灯,我儿子就哭。老师课后单独找我反馈这个事情,建议我在家里跟孩子玩手影游戏,或者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关了灯拿着手电筒,玩寻宝游戏。

如果家里有怕黑的宝宝,家长都可以试试老师的这个建议。

2. 在早教班,妈妈可以休息调整自己。

当妈这个事情,在别人眼里,就是奶娃,溜娃,看着再没有比这更轻松的工作了。但是,只有真正当妈的人才知道,养娃这个事情,对妈妈的精力消耗有多大。

晚上放倒娃,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葛优躺。有时候哄着娃,自己都睡着了。明明告诉自己要睡觉了,可就是舍不得,贪恋夜晚这属于自己的时光。

所以,每次带孩子去早教班,我都当是给自己放假,也是给家里老人放假。换个环境,自己也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尤其是全职妈妈。

3. 在早教班,把别人当作镜子,反思自己。

单位,自己家,孩子姥姥家,三点一线,人际交往简单,很少看到别人怎么当妈。而早教班就是一个接触妈妈群体的好地方。

在早教班,我可以看到别的妈妈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看到别的妈妈怎么处理孩子哭闹、推人打人的行为。看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

每次看到被大人吼的哇哇哭的孩子,我的内心就想对我家宝宝温柔一些。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对于孩子来说:

1. 在早教班,儿子有了规则感。

出门上课前,自己会背书包,自己检查成长手册带没。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以后上学了,就可以避免丢三落四,上学忘记带这带那。

进早教中心的门,要换袜子,把鞋子放鞋柜。走的时候,要把穿的袜子丢进收纳框。儿子特别喜欢打开收纳框,放袜子进去。

进教室,要跟老师打招呼。下课,要给老师说再见,背书包。出早教中心的门,会给前台老师说再见。

上课要坐在绿色的地垫上。道具用完了,要第一时间还给老师,不能据为已有。滑滑梯要排队,滑梯上有小朋友,不可以滑。

所有的这些,儿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吸收了。这大概就是规则感的开始吧。我想让儿子明白“规则”的存在,明白规则不是为了约束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

2. 在早教班,儿子学会了等待。

对于两岁的儿子来说,他的需求,必须第一时间满足。否则,就准备迎接他狂风暴雨的哭闹吧。

然而,在早教班的这些日子,儿子从“不能等”到可以“等一会”,学会了初步的等待。

老师上课给小朋友发教具,发贴纸,这些都是需要孩子去等待的。等待其他同学领了之后,他才能去领。

刚开始,老师一拿道具,几个小手就上去抓,去争。现在,儿子知道等,等前面的小朋友领完了,才轮到自己。

3. 在早教班,儿子可以丰富体验,多多塑造大脑。

音乐课上,手铃、脚铃、手摇鼓、三角铁、尤克里里、非洲鼓等等,单单是那么多的乐器,就是我在家里没有办法给孩子的。

每月的校外主题活动,有些资源我们接触不到。比如上个月消防员活动,小朋友去跟消防员互动,学习消防知识,最主要的是,和儿子体验了一把坐云梯消防车。

几个月的早教班下来,我自己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沟通、相处模式,孩子在适应新环境之后也开始融入这个环境,这个小小的集体。

但是,你说收获和一万块钱对等么?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对于我来说,我后悔这么晚才把孩子送来。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哪些家庭适合送孩子去早教班

1. 双职工家庭,老人带孩子的多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讲自己家老人带孩子的场景:奶奶是个话痨,每天不停的给孩子聊天,姥姥每天给孩子读书,没有一天间断。两位老人,每天都在家研究怎么科学育儿,跟孩子玩什么,自己这个妈妈完全没有用处了。孩子一岁两个月就开口了,一岁半就能说句子了。

当时,搞得我焦虑好几天了,因为我娃一岁半还在蹦字。

以前呢,我们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现在,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老人。如果你家也是双职工家庭,如果你家老人跟我家老人一样,只会照顾孩子不哭不闹,吃饱喝足,只会带着孩子在小区溜达,那建议你也把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吧。

老人在家什么都不教,不知道教什么,不如送去早教中心。除此之外,早教中心还有一个魔力,专治老观念,跟科学育儿对着干的老人。

像我们这些普通家庭,老人都没什么文化,他们不追求个性,追求大家都一样。所以,在家你讲不通的道理,早教中心看到别人家都是这样的,他们回家就照做了。

老人也很听老师的话,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我妈到家都是第一时间执行,找道具,提醒我发视频给老师做反馈。

其实,有时候,不是咱们自己的老人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去做。你可以买在线早教课程,便宜;你也可以把老人和孩子送去早教中心,你会看到一个让你惊讶的老人。

2. 自律自控能力差的父母

线上的早教课程很多,一年下来不超过2000。买了之后永久可看,所以对于我这种自控能力差的父母,咳咳,经常总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拉课是常事。

早教中心,就很好的规避了在线课程的这个弊端。就算心里再想偷懒,到了时间,还是会带着孩子出门。我家现在的情况,就是宝宝经常催我出门上早教。

所以早教中心,适合我们这种不自律,自控能力差,在线早教课程拉了一节又一节的父母。

当然,早教中心的弊端也是存在的。比如,课程是一次性,不能回看。课上的一些道具,家里提供不了,所以课后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准备道具,而一拖再一拖,拖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线上线下早教结合,乃是完美选择。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3. 没钱供养孩子各种体验的家庭

全脑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一书里说,体验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孩子的大脑是由父母带给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所塑造的。网上那些孩子7个月就去了几个国家的,一岁多就走遍半个中国,三岁走遍38个国家的,几万块钱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

这些父母的初衷也都是为了让孩子多去体验,多去经历,开眼界。

我们不谈这样到底对孩子有多少用,单说这些费用,像我这种普通家庭就承担不起。

我没有钱带孩子去周游各国,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也没有钱让孩子参加过万的夏令营。我只能带孩子去公园看蚂蚁搬家,在满地落叶上奔跑;我只能带孩子去河边,看看芦苇荡,看看宽阔的河面。

我也时常焦虑,我也时常自责,因为我也是一个望子成龙的妈妈啊。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不为钱犯难,能更自由的生活。

但是很抱歉,我没有那么多的钱,去给孩子那些丰富的体验。

在早教班的这些日子,我时常觉得,早教班不是给有钱人准备的,而是给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准备的。让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去给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

运动课中,一些大型的早教道具,比如爬梯、啤酒桶,我在家里无法给孩子,因为我家很小。

音乐课上,玲琅满目的乐器,孩子可以一个个的去认识,去体验,这些在家里也无法实现。

每月的主题活动,早教中心也给我们搭起了一个桥梁,提供了很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资源。

每一个节日,早教中心的庆祝,也让孩子真实的去感受节日的氛围。这些气氛,我在家给孩子营造不起来。因为我家的中秋节,就是吃个月饼,我家的圣诞节,就是给孩子买个小小的圣诞树。

这一切的经历,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的小小种子,然后,生根,发芽......

花了一万块钱,把孩子送进早教班,偷摸告诉你早教班的秘密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都把孩子送去早教班,因为早教班的大多能力训练在家也是可以完成的。我还是坚持“早教班可以不去,但是早教一定要有”。

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建议把孩子送去体验一番,但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把线下和线上早教相结合,一方面互补,保证孩子大脑的全面刺激,一方面舍弃,舍弃孩子不喜欢的,把喜欢的游戏不断升级改造,锻炼孩子各种能力。

早教班,只是一个途径,并不是全部,孩子的早教更多的还是靠我们父母。

“妈妈,走了!不看手机了!去上学!”

好啦,咱们回聊,儿子催我上早教了。

琛妈说:

送孩子去早教班,除了宝爸支持,家里老人都是反对的。他们觉得小孩子能学到什么,完全是浪费钱。

现在,孩子的变化,让他们不再排斥早教班。孩子的姥姥还说,以后让孩子舅舅家的宝宝也去上早教。他们已经开始渐渐明白,送孩子去早教班,不是学知识的,是开发潜能的。

我是琛妈,两岁男宝的妈妈,分享科学的育儿知识和亲子游戏,愿成为你养娃路上的闺蜜。感谢关注,你我同行。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