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有度、宽容有线,不要让孩子被道德“捧杀”!

文 / 柏柏育儿漫画
2019-08-25 09:48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8岁男孩因为晕车,没有及时给周围的老人让座,遭遇整车人的怒怼,孩子忍受着痛苦,让了座。结果,在拐弯时,孩子因为重心不稳,从车厢前头摔倒了车厢后头,头骨破裂、小腿骨折……

家长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心存善意、要有爱心、要懂得帮助别人、要乐于付出……就这样把孩子“绑架”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孩子不顾一切地去帮助、照料他人。可是做家长的有没有想过,我们在教会孩子“做善良的人”之前,有没有教会孩子先学会保护自己呢?

我们经常从新闻上看到孩子因为帮扶摔倒的老人被“赖上”、因为下水救人自己送命、因为送陌生人回家而遭遇绑架……这些善良的孩子做错了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太善良吗?

善良的心应放在“防御”后

心存善念、多做善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引导。让孩子付出“善良行动”的时候,相信世间充满真爱。但是这个“善良”的前提,是懂得自我保护。而很多家长在教会孩子善良的时候,却忽视了自我保护的教育。或许是家长,不想让孩子看到这世间所有的不美好。但这就好像,给了孩子一个漂亮的衣服,却没有告诉孩子,外面有风吹和雨打。若提前告诉孩子,外出将会遇到的一切,孩子可能就会提前别号雨衣、雨鞋,当阳光正好时,翩翩起舞;当乌云来临时,全副武装……

孩子的善良应该有“结界”,保护好自己,是善良的底线!

1.拒绝送“弱者”回家

当有陌生人因为生病、迷路、伤痛央求孩子送自己回家时,善良的结界就要打开了,想要找人帮助,有很多方式,寻求警察、寻求成年人。向孩子求助,是最居心叵测的试探。所以在不确认事实真相时,教会孩子收起自己的善良,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2.拒绝陌生人的食物、饮料

有些孩子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好意”,虽然知道家长不允许,但还是碍于别人的热情,吃下了赠与的食物。因为坏人就是看到了孩子“不好意思的”善良,所以才会使用这种屡试不爽的方式,将孩子掳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请教会孩子学会和陌生人保持距离,这恰好是让自己处于安全地带的最佳距离。

3.拒绝为他人敞开“方便之门”

“孩子,我是送快递的,我还有好多件要送,麻烦开下门好吗?”坏人带有乞求性的语言往往会让孩子最动容,很多孩子在“同情”的善良下,为坏人打开了方便之门,开门之后,坏人是抢钱?抢物?抢人?那都是他说了算了。所以任何时候,让孩子要理性地使用自己的“同情心”,比如先打电话给家人,确认是否有快递,然后在电话接通状态下,开门拿快递。

善良有度、宽容有线,不要让孩子被道德“捧杀”!

我们让孩子学会“防备”,不是污染了孩子的“善良”,也不是让孩子变得冷漠。而是要理性地利用自己的善良,当需要释放自己的“善良”时,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安全。

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这才是我们教给孩子善良的终极意义!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