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妈妈遇上德国爸爸 “So what? Who cares!”

文 / 德国育儿研究
2019-11-25 23:34

说到跨国婚姻,很多人都会好奇,不同文化中长大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过得来吗?吃得惯吗?聊得开吗?

他们生的孩子会是怎样的呢?会说中文吗?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我虽然在国外生活十年,移居德国五年,依然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文化差异存在,不断刷新我的世界观。可喜的是,我喜欢每天都有新东西学的生活,觉得这样才不会枯燥。

1.

对于中西跨国家庭来说,最难调和的矛盾绝对是“吃”无疑了。

别的方面我都可以慢慢适应,但是胃永远是中国胃啊!

起初我们家是我做饭的,我最爱吃的是中国菜,所以天天做中国菜。原来没结婚的时候,马克思说他喜欢吃中国菜,我还真信了,我们刚领完证就去成都吃了一个星期的火锅,还抱了熊猫。

不过我后来发现,他所谓的喜欢吃中餐,就和我以为的我喜欢吃西餐一样,偶尔吃吃好吃,天天吃要命。

悠悠一岁半以后就和我们一起吃饭了,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顿顿无辣不欢。可是,不辣的中国菜我做得不好吃呀!

马克思吃不下去了,大袖一挥决定接过我家的大厨宝座,从此每天傍晚当我陪悠悠玩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在厨房忙碌的背影…

他本来就是烹饪爱好者,平时除了做德国菜、还会尝试意大利菜、墨西哥菜、印度菜、泰国菜、日本菜,他买了菜谱回来照着做,都做得像模像样的。

为了照顾悠悠的口味,马克思做的菜大部分都是不辣的,或者做两份酱,一份辣的,一份不辣的。只要是不辣的菜,我每天上桌第一个动作,就是先往我自己盘子里撒辣椒…….

反正甭管他做得合不合我胃口,哪怕是芝士焗蘑菇,在我眼里加上了辣椒也都变得更好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