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不想去幼儿园,母亲藏录音笔获知真相,怒了!

文 / 沐滢教育有想法
2019-11-25 23:43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约3分钟


近日,家住常州金坛的马女士发现她的女儿一直不愿去幼儿园。

每次接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哭着说不肯上幼儿园,在妈妈的追问下孩子说在幼儿园被老师骂“眼瞎”之类的话。

马女士听了大为震惊,为了搞清楚老师究竟说了什么,马女士将录音笔藏在孩子身上。

从录音笔中,马女士听到了例如:

“你是不是眼瞎了?这么大的活动区域,你给我说没有区域了?你能不能别像你妈妈一样,欺骗人!”

“你妈妈上次不是说的要请一天假嘛?怎么中途又送过来了!真是够麻烦的。”

这样的话。

目前,涉事教师已被停课。(新闻来源:荔枝新闻)


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担心是否吃饱穿暖有没有受欺负。

孩子本身年龄小,有时候学话学不明白,很容易造成误会。

老师和家长之间本该存在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给孩子身上安装录音笔,真的是不应该存在的无奈之举!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在3-6岁阶段,正是性格、行为习惯和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建立健全的人格、对自我的认识及评价、对未来处事的方式和态度。

我们在担心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是否遭受了无良老师的行为暴力的同时,更要注意孩子遭受的言语暴力。

行为暴力体现在孩子的身体上肉眼可见,但是言语暴力却似一把无形的尖刀,直戳内心,伤害程度更大。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对待孩子尊重、耐心、细致,也都是最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

个别老师有损师德的行为真的影响了整个幼师队伍的形象。


不过,也不希望这样的例子让家长们甚是担心和恐慌,看到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大哭不止,就必然地认为孩子受欺负了。

其实,孩子去幼儿园出现情绪波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孩子出现的短暂分离焦虑

孩子换了环境,使得在入园时出现短暂的不适应,早上不愿去幼儿园,到大门口就哭,但是进了教室就好了。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般来说孩子在入园后的一周-一个月内,不适的情况会减少,因此,坚持送园。

父母在给孩子做幼儿园印象的正向引导的同时,也注意减少语言上的负向信息,例如不要对孩子说: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幼儿园去了啊!

今天有人欺负你没?

宝宝,送你上幼儿园,让你受苦了啊!

2、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障碍

有的孩子持续出现不适的情况时间长(三到六个月),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或者与父母分离后持续几个小时哭泣,不吃不喝不玩不理人。

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出现这样的情况常常跟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有关。

3、原本如常,突然出现问题,需注意

如果孩子之前送园一切如常,但是突然出现了不愿去幼儿园、大哭不止,甚至晚上睡觉突然惊醒大哭说“不上幼儿园”是梦话,就是具体分析是否在幼儿园遭遇了挫折、困境,例如人际关系的问题、和老师沟通照顾的问题等等。

也要适当考虑是否出现了霸凌等情况。

处在托班、小班的孩子,有时候学话会引发误解,再加上家长的语言引导,很容易出现“无中生有”的乌龙。


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向,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多和老师沟通,孩子出现小问题正面和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很多猜忌和误解都会在沟通中得到解决,所以家长不要忌讳和老师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2、利用监控

但监控也仅仅是一个仅供参考的工具。

不少监控并非实时的,画面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误会。

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乌龙,两个孩子在一起打闹这玩,但是在监控里看到的画面就是两个孩子抱在一起,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

老师把孩子拉开,劝导他们回到座位上注意纪律,被看成了老师撕扯其中一个孩子。


3、如果没有监控,可以和孩子玩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孩子来当老师,孩子通常会很愿意模仿老师的口吻来完成这个游戏。


本着老师和家长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原则,但愿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录音笔事件”,也真希望我以上提的方法永远都用不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