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出门怂?背后反映的是家庭教育的真相!

文 / 孕享时光网
2019-12-13 08:32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里玩,朋友家有俩孩子,刚去就遇到了她的儿子在家里闹,非要买一个跟姐姐一模一样的小猪佩奇的玩偶。朋友刚开始不愿意买,觉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没必要,姐姐弟弟轮流玩就行了,然后哄着姐姐把玩具先给弟弟玩一会,姐姐不同意,弟弟就躺在地上大闹,直到姐姐把玩具给他了也没消停。最后,朋友只好妥协了,答应给他买,弟弟不依,非要现在就买,朋友只好赶紧让老公出去买,而弟弟呢,爸爸走之后,立马不哭了,从地上爬起来玩去了。

接着,朋友开始给我讲起了儿子的“罪行”。

弟弟在家里,嚣张跋扈,天天跟姐姐干仗,说好的一人一份果汁,弟弟喝完了,就开始抢姐姐的,姐姐不给,就动手打,有时候妈妈帮姐姐说几句,他不高兴了,还要动手打妈妈,各种不听话。

可一旦出了门,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唯唯诺诺的,大声说话都不敢,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自己不敢上前打招呼,必须爸爸妈妈去才行,被抢了玩具也不敢说,小声哼唧着妈妈去给他要回来。

到了学校呢,又乖的不行,从来不会跟小朋友闹别扭,抢玩具。

我听完跟朋友说:“你这孩子,是典型的窝里横,出门怂啊。”朋友也知道孩子这样很不好,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每一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规则不清、无限宠溺的父母。

为什么会“窝里横,出门怂”

一、父母一味妥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亲子咨询师杨杰老师认为:妈妈的一味妥协,孩子只会从妈妈身上学到两样东西——第一,发脾气;第二,只要自己坚持发脾气,妈妈迟早会妥协。

孩子窝里横,因为他知道,父母永远爱他,窝里横不仅能达到目的,还不会被惩罚。

用满满的爱富养孩子当然很重要,但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却容易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尊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和任性!

这样也直接造成了孩子“出门怂”,孩子在家时,全家围着他一个人转,养成了他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和人相处,就容易失去安全感。在外没有人会顺着他,如果还耍横,可能会遭到反击,所以,孩子就变成了出门怂。

二、父母越俎代庖

在孩子和同龄人的接触中,父母总是会过多干涉,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解决问题、和同龄人相处的学习机会。孩子需要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学习到通过对方的眼神、言语,自己的情绪等去判断和选择自己应该怎么做。

父母长期过多干涉孩子的社交,会让孩子越来越怂。

父母如何引导

一、树立规则

树立明确的规则,坚决执行,让孩子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让他明白哭闹、撒泼是没用的,爸爸妈妈不会“任我摆布”。

父母要明白,给孩子的爱,不只是单纯的给他想要的,还有适当的拒绝,及时的鼓励等。

二、创造社交的机会

多带孩子出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和小朋友一起玩,开始时孩子可能还是比较胆怯,耐心引导他就可以了。等到后来你会发现,没有你的引导,他也能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耍了。

他的社交能力提升后,出门也就不怂啦。

三、教会孩子学会表达和发泄情绪

其实有的孩子哭闹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的情绪,只能哭闹来发泄,久而久之,他发现哭闹还挺好用时,就会一直使用。

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前,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个很抽象的存在,孩子不容易理解,家长可以“把情绪具体化”,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情绪,并教会他面对这种情绪时应该怎么做。

孩子身上,反映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你的所作所为都在影响着孩子。父母不宠溺、不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欢迎关注@孕享时光网,更多孕妈、育儿知识等你来探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