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被抢,要教孩子抢回来还是不管?用这5招完美解决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父母肯定是不忍心孩子被欺负的,孩子哭闹一下,父母都觉得心疼。孩子之间总是会有一些摩擦导致孩子哭闹,比如孩子被别人打了一下,虽然不重但是孩子就认为很疼很委屈,于是哭闹起来。孩子玩具被抢了,年幼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也是哭闹起来。孩子玩具被抢,父母应该要怎么做呢?
孩子玩具被抢,父母一般都会有三种态度与做法:第一种,教孩子抢回来;第二种,让孩子放弃自己的玩具,迁就别人;第三种,帮孩子抢回来。其实,以上这三种做法都是不妥当的。让孩子正确解决玩具被抢问题,家长用以下五招就能完美解决。

第一招:先开口,再"动手"
案列:
妮妮和欢欢坐在地上玩运沙子的游戏,妮妮兴高采烈地把沙子装进铲车里面,推着铲车运到另一个地方,妮妮玩的很开心,旁边的欢欢看着也很有趣,一直笑着看着妮妮的小铲车,但是突然间欢欢就伸手将妮妮的小铲车推到了,沙子撒了一地。面对欢欢这突然的行为,妮妮哭了起来。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妮妮并不是故意要将小铲车推倒的,之所以会突然间就伸出小手来推倒小铲车,就是因为她想表达自己也想参与到这样游戏中来,但是她没有开口,只是下意识地用手推倒了。
那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明白,其实孩子并不是想要故意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故意把其他小朋友惹哭,其实孩子只是想一起玩游戏而已,但是他们选择了用动作代替开口。因此,家长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教会孩子学会先开口,再"动手"。也就是说:先表达自己也想玩,征得别人同意之一,再跟别一起玩,而不是直接粗鲁地破坏别人的游戏。
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欢欢一直盯着妮妮的玩具时,家长这个时候就应该明白欢欢是想要跟妮妮一起玩游戏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教育孩子了。家长可以管住孩子的手脚,握着孩子的手,问孩子:"你也想和妮妮一起玩运沙子的游戏吗?"但孩子表达愿意之后,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和妮妮玩游戏,你就应该先开口问一下妮妮,你可以参与游戏吗?或者你可以说,我想要跟你一起玩,我也能推小铲车吗?"
然后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样两个人一起玩游戏,染孩子合作运沙子,这样也可以让孩子其乐融融并且学会互相协作。

第二招:教孩子独立维护自己的利益
案列:
小明拿着一只小黄鸭在客厅玩,小鸭子的叫声惹得小明一阵子笑声。在一旁玩堆积木的小红听到小鸭子的叫声,也被吸引过来了。但是玩具堆中以及没有小鸭子了,于是小红只有这样做了,那就是:抢。从小明手里抢过小鸭子之后,小红就跑了,这时候小明才意识过来玩具被抢了,就放声大哭起来,呆呆地站在原地。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明玩具被抢了之后,他只是呆呆地站着哭泣,也不敢上前去跟小红说清楚自己也想玩这个小鸭子,并且把鸭子拿回来。但是,大哭和原地不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无助。
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维护自己利益的思维与能力。如果父母只是想着孩子之间的玩闹,玩具没有了就玩别的,那么只会让孩子一直都处于弱势,会导致孩子遇事就畏缩,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性格塑造。
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小红过来抢走小明的玩具时,听到小明的哭声后,家长就要向小明询问原因。同时,让小明自己主动去找小红,记住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小红,而不是自己把小红喊回来。让小明去跟小红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小明很想玩小鸭子,那么就要跟小红说:"这个是我的玩具,我一直在玩的。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直接抢走,你想玩你要先告诉我才能拿走。"
家长要首先让孩子明白,这是我的东西,我也有自己的权利守护这个东西,我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孩子才能做到自己的东西别抢了也能直接去要回来,并且也不会去抢别人的玩具。

第三招:让孩子们学会轮流玩
案例:
5岁的丫丫跟其他同龄小朋友在玩一只玩具小龙猫,小龙猫会叫并且会跳。丫丫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明明突然伸手将小龙猫抢走了,并且据为己有,不肯拿出来,另一个小朋友莹莹也要去抢明明的小龙猫。于是更多的孩子加入这场"抢龙猫"的大战中,惹得每个孩子都呜呜直哭。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对于想玩的玩具就只是伸手去抢,只想把玩具据为己有,让自己一个人玩,而不是想着去分享,去轮流玩,这样大家都能够玩到。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与人一起轮流玩的思维与能力。让孩子学会轮流玩玩具,能够让孩子有协作、协调与共享的思维,让孩子在任何场合都不会想着要把东西据为己有。
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玩具只有一个,并且这玩具又很受欢迎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轮流玩玩具。明明抢了丫丫的小龙猫,这时候家长就要告诉明明:"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不可以自己玩而不给其他朋友玩。丫丫玩一会之后就给你玩,你玩一会之后再给莹莹玩。就这样那么轮流着玩,才能大家都有份。"
让孩子自己定一个规则,玩多久才轮流一次,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游戏规则,也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处事规则。当然,有的孩子可能会有超时或者耍赖的情况,这时候家长就要再一次提醒孩子,让孩子遵守规则。

第四招:教会孩子协商解决问题
案例:
盈盈在客厅上玩堆积木,两人都堆了一个小火车,盈盈还差最后一块,而对面的晶晶也是一样,但是积木只有一块了,盈盈先拿走的,但是就在这时候,晶晶瞬间就将盈盈手里的最后一块积木抢走了。盈盈见状,愣了一会变哭闹起来,但是晶晶坚决要把自己的小火车搭建完,就怎么也不将积木还给盈盈。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因为两个孩子都想要完成自己的积木搭建,但是只有一个积木了,两个孩子选择了抢的形式来解决这个矛盾。但是,我们都知道,抢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一块积木,肯定会有一方不开心。那么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两个孩子都能用到最后一块积木。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让孩子学会协商来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这样做:给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想法和做法。当只剩下最后一块积木并且被盈盈拿走的时候,如果晶晶要抢,家长可以问晶晶:"盈盈做的
家长通过给孩子建议,让孩子之间能够协商解决问题,又能增加孩子之间的快乐与融洽度。

第五招:让孩子明确明白不能打人
案例:
晓晓在一旁玩一直玩具小熊,玩的正开心,旁边淘淘过来抢走了小熊。晓晓突然就伸手打了淘淘的头,惹得淘淘大哭起来,还把玩具小熊也丢掉了。
在这个案例我们看到,晓晓解决玩具被抢的策略就是:打人。孩子玩具被抢,心中不快,便伸手去把对方打了,认为这样就解气了。但是孩子从小就打人,这样的习惯是不好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让孩子明确自己不能动手打人。
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晓晓动手打了淘淘时,家长要马上批评孩子,态度严厉地对孩子说:"你不可以打人。"家长要让孩子明确感受到自己的严厉,明确告诉孩子就是不可以打人。家长本身也不可以直接从淘淘的手里夺回玩具还给晓晓,这样就是以暴制暴了。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