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逼着学到主动学,一个早教方法让顽皮爱玩的孩子瞬间爱上数学!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远比让孩子学会某个知识点更重要!
我介绍过许多学前数学的早教方法,但有不少家长看完之后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何老师,这些方法虽然好,但是我家孩子没兴趣学可怎么办啊?”
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必须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早教方法才能有用武之地;今天,我就来帮各位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在我的《何秋光学前数学》的视频课程中,每节课都会有做游戏的环节,目的就是要用好玩的形式,让孩子爱上数学。
根据我在全国幼儿园调研的经历来看,“填格子”是最受学前儿童喜爱的数学思维训练游戏——
首先,在纸上画三个空白格子。
接着,家长提供三个不同的图形,比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孩子随意把它们全部放进格子中。
完成之后,请孩子把图形的顺序记录下来,然后打乱三个图形,重新放入格子并记录,排列方式要和上一次不同。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孩子再也找不到新的排列方案为止。这样排列组合,总共有6种不同的方案,家长最后可以帮忙核查有没有遗漏。
在《何秋光学前数学》的视频课程中有许多游戏,我为什么要重点推荐这个呢?
原因在于,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前儿童需要掌握的数学能力。
能力一——排顺序
不重不漏地对三个图形进行排列组合,考验的是孩子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知。
孩子需要先确定第一个格子的图形,找出后两个格子的所有可能性;然后再换掉第一个格子的图形,重新思考图形排列的方案。
能力二——找规律
发现图形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考验的是孩子对规律的总结。
当孩子能够组合出6种方案之后,家长要更换图形形状,让孩子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引导他们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不论选择什么图形,组合的方案数量永远都是6,这种概括归纳训练的是学前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
能力三——认空间
玩这个游戏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能够辨别不同图形的特征,并区分其差异,在脑中对这些几何图案形成直观的理解。
通过在游戏中重复观察图形,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前数学中极为重要的空间认知能力,远比说教更有效。
如果孩子的数学水平较高,家长还可以增加格子数量和图形种类,让孩子尝试处理更加复杂的情况,不断挑战能力上限。
“填格子”能在数学启蒙的同时,激发起学前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无限兴趣,帮助他们培养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习惯;
在我《何秋光学前数学》的视频课程中,还有数十个优质好玩的学前数学早教游戏,欢迎关注【何秋光学前数学】,私信“课程”关键词给我,获取头条粉丝专属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