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伴打,教他忍气吞声还是打回去,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校园霸凌的事件屡见不鲜,很多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负都选择忍气吞声,甚至还不敢告诉爸妈和老师,以至于身心都受到抑制。
在《爸爸去哪儿》第八期节目里有个片段,爸爸们帮助爷爷奶奶修筑屋顶,萌娃们负责陪奶奶聊天逗趣。

Kimi首先热情地给奶奶介绍各个小伙伴,本来气氛相当融洽,但是Angela突然朝着Kimi的脸上呼了过去,嘴里嚷着让他唱歌,或许只是她不小心手伸得太过。
而Kimi愣了一会儿,就立马一巴掌回了过去,颇有种礼尚往来的感觉。Angela立刻嚎啕大哭,两人的矛盾顿时升级。
Kimi面对哭闹的Angela,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靠傻笑来缓解气氛,可惜并没有什么用,最后还是通过爸爸们的沟通才调解了矛盾。

其实,很多孩子对于被欺负的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也有不少人说应该打回去,这时候家长的做法很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被欺负的事情呢?
一、家长克制情绪,安抚孩子心情
当孩子哭着回到家或者身上带着伤回到家,部分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给孩子定下和别人打架的结论,从而对孩子横眉冷对、打骂教训。
也有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受欺负,心疼得不得了,立刻带着孩子去讨公道,甚至还会让孩子打回去。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孩子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形成都是有害无益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首先需要克制住自身的情绪,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
其次需要安抚孩子的心情,有的孩子会因为激动心理而语无伦次,有的孩子会因为胆小害怕而不敢吐露,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冷静期,让他们尽可能从受害者转化为旁观者。
这样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仔细询问来龙去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家长就可以仔细地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也是在锻炼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判断,既不能一味地指责都是对方的过错,也要会适当地向孩子给予安慰。
同事老刘的儿子因为被同学嘲笑有娘生没娘养,和他们大打了一架,回到家后脸上挂满了彩,整个人也包裹着浓浓的戾气。

老刘看到后,没说什么,只是拿出药箱给儿子处理伤口。
很长时间过去,儿子消去了不少戾气,甚至有点害怕和心虚,于是主动和老刘摊牌。
老刘了解情况后,和儿子细细分析了这件事情的对错,指出同学和儿子的错误,并教育孩子面对嘲笑,无视才是最大的反击。
三、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分析了是非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了。
家长不需要每个问题都亲力亲为,根据事情的大小来选择要不要让孩子自己解决。
比如,有些男孩子为了引起女孩子的注意,通常会采取拉她辫子、拿她橡皮等看上去像是欺负她的行为,这种时候,家长老师出面都不方便,关键是引导女孩看清男孩的目的,鼓励她勇敢地向男孩提出自己的不高兴。

如果男孩因此收敛了行为,那对女孩来说,既得到了安宁,又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如果男孩反而变本加厉,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干预,女孩也会因此警惕男孩,学会保护自己。
所以,当孩子被欺负之后,家长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处理不良事件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性格养成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绝不仅仅靠家长的权威或者护短来教育。
你觉得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应该怎么解决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