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孩子祸害语文书,干脆给孩子送美院去吧,网友:这才是育儿
镜子
此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抄袭。
前几天翻躺在床上无聊翻看朋友圈,结果一套妈妈的抱怨和吐槽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妈妈在微信上晒出了儿子的语文书。上面老师讲课是需要记得笔记没看到,但是一幅幅形象的图画却让观者叫绝。
故事一边的配图是古代诗人李白。而此时的李白胯下却有一台摩托车,不过已经让人忘了笑,而是惊讶于,这摩托车搭配的没有一点违和感。就好像不是后画上的,而是和打印的李白形象是一体的。面对如此高能的课本涂鸦,真不是知道这位宝妈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虽然,这种做法会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可对于一个有志于挖掘人才的美术老师来说,却是如获至宝,有没有?其实,现在的家长普通进入了一个误区,一心觉得,自己孩子成就只和学习成绩挂钩,只要孩子的学习落后,那他就等同于输在了起跑线上,那就证明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没有了光明的未来。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对于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才是每一个家长要掌握的教育精髓。

尽管有些孩子天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障碍,可他们却在艺术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尽管有些孩子天生动手能力差,可他们的思辨能力却高人一等;尽管有些孩子显得很混乱、生活能力显得低能,可他们却在学术上或者其他方面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说,聪明的父母千万别将孩子仅仅局限在学习成绩这一个小范围内,还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孩子的长处、特点和天赋,并以此作为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
具体的方法参考如下:

1.观察孩子的性情:
作为父母,我们要观察孩子,看看他们日常是喜欢自己玩,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
在整个玩耍的过程中,他们表现的偏向于武力还是动脑?在游戏的选择上,他们更愿意做手工还是避免复杂的游戏?他更倾向于跑跑跳跳还是坐在一处安安静静?
通过这些细碎的小事,综合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倾向。

2.甄选出孩子爱好中的真正倾向:
当我们基本确定下孩子的某种倾向后,还需要做最后的甄选。比如,孩子在音乐方面更有天赋。那我们就可以多给孩子进行这方面的熏陶和知识普及,并进一步确定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啊,孩子更倾向于歌唱还是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等等。

3.验证说做出的选择是否真实可靠。
并不是确定下来了,就逼着孩子坚持到底,而是在孩子整个训练过程中,家长还要继续观察,孩子是否对这样的爱好,保持着持续性的兴趣。并注意引导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停止,当然,还要学会给孩子空间。比如孩子画得不好,家长也不要以浪费时间做理由加以制止,而是要引导孩子说出这幅画的含义,这对孩子保持持续的创造力很是关键。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