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见不得别人好?用好这3招,让孩子的“嫉妒心”变“上进心”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年看到一个新闻让我印象深刻,说是一名未满13岁,正在读六年级的女孩子,因为正值青春期,不满同班同学长得比自己漂亮,怀恨在心,将她约到家里残忍杀害。
听说两人平时关系很好,还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在被抓捕后的问话作案动机时,竟然说是被人议论"长得胖,不如被害人漂亮",而她因为不满十四岁,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劳教三年,赔偿10万元,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我看后也不禁胆寒,从未想过童真单纯的孩子竟然也有如此邪恶的一面,比起让人愤怒的保护法,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孩子的嫉妒心。
孩子有嫉妒心是正常现象
当然,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有嫉妒心的孩子都会变成如此极端的例子,但我也并不想危言耸听,孩子在认知、心智慢慢发展过程中,有了"你、我、他"的区分后,有嫉妒心很正常,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我们就要警惕了。
其实爱和人比较式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即便是我们大人,也难免会和别人暗自较劲、偷偷比较,这是人的天性。

就像生活中,我们当着宝宝的面夸别人家的小孩时,宝宝可能会暗自不满,脸色不爽;在学校当老师夸奖其他孩子而没有夸自己时,宝宝会感到生气、回家抱怨;看到别人画画比自己好、唱歌更好听,自然会羡慕嫉妒恨。
但是,同样是嫉妒,有些人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就会默默努力,产生追赶的动力;但有些人则会心生不满和怨恨,产生消极情绪,不但不从自身努力,还会做出诋毁的举动。
家长这时就要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会跨越了那个"度"。
法国文学巨匠乔治·桑说过:"嫉妒者的特性,在于因别人窃取他们的幸福,而去憎恨别人。"孩子嫉妒心的产生也是因为自身利益的损害。
虽然孩子有嫉妒心很正常,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脸鼓起来嫉妒的模样还挺可爱,但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嫉妒"的"长势",警惕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只是口头抱怨,我们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相信自己也有很多有点,但如果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和别人发生肢体冲突,那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并教育起来了。
孩子陷入"嫉妒泥潭"的原因
不要以为孩子有如此强烈的嫉妒心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生活中给孩子灌输了太多类似的思想了。
孩子之所以陷入"嫉妒泥潭",主要还是以下几点原因:
1.父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从小我们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不知道身在何方,但永远比自己优秀,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懂事、听话、诚实、勇敢……反正集齐了所有闪光点。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我们内心也是有很强功利心的,所以我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说出"你看XXX这次考得这么好,你呢……"、"XXX吃饭都吃一大碗,现在比你高大壮实……"等等这类话。

但是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我们知道从小我们最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比较。
所以当父母不停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时,也会加深孩子的嫉妒心。
2.父母一味地夸赞孩子
很多父母奉行"鼓励式教育",孩子一做什么就要赞叹一下:"哇宝宝画的好好看!"
"这道题作对了!太聪明了!"
"妈妈以前在你这个年纪都不会算数呢,你很有数学天赋!"
孩子做了一点点小事,父母就不断地赞美,有时甚至是"尬夸",这些泛滥的夸赞只会使孩子越来越自负。
从而孩子离开家里,到学校、到社会,一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都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3.父母没有原则地哄孩子
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赞美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孩子有时候会将嫉妒和不满告诉父母,但是有的父母并没有及时引导孩子的错误情绪和观念,而是以安抚孩子为主,没有原则地哄孩子。

特别是孩子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往别人身上推,孩子在这种长期环境下就会不愿承认和学习别人的优点。
比如孩子在某个比赛输了,有的家长直接和孩子说:"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学得比我们久,我们也可以。"
这样或许安抚了宝宝的情绪,但无形中也让宝宝无法正视真正的现实,解决问题,只是选择了逃避。
清扫"嫉妒绊脚石",父母要用好这三招
1.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将孩子的眼光从关注他人变到关注自己,这是改善孩子嫉妒心的好办法。
孩子在嫉妒、埋怨、不满他人时,他们总是将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总是看到别人身上比自己好的点,完全没有想自己也有别人没有的优点。
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了,利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或者孩子抱怨XXX又比自己好时,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比如孩子看到别人画画比自己好看,回家后和你抱怨,这时候你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你看你,虽然他画画拿奖了确实不错,但是我觉得你也有亮点呀,就像你唱歌就很好听,是不是?"
相信孩子听了你的话,一定会双眼发亮,暗自欢喜的。

2.不将孩子放在"比较"的环境里
很多孩子的嫉妒心过强还是因为父母将孩子放在了"比较"的环境里。
孩子年纪小,将爸爸妈妈当做榜样,爸爸妈妈的话当成真理,当他们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居然说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甚至通过别人来贬低自己,自然心里会不好受。
捧一踩一,踩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最要不得了。
虽然孩子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会比较、会嫉妒、会不满,这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变成孩子前进的动力,适当的嫉妒心可以帮助孩子更有动力地成长。
所以如果孩子本来没有比较的意思,我们也不要处于激励孩子的心理贬低孩子,鼓励孩子,应该从孩子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动力,这才是健康的成长方式。
3.将"比较"变成外在动力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有人说,比勤奋更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成长型思维。
所谓成长型思维,就会能够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积极挑战,然后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正性循环。

再拿画画的例子来说,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别人画画比自己好的原因,让孩子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你看你平时虽然唱歌好,但是也是在合唱团练习了很久才有这么大的进步,人家也是一样,他之所以能拿奖,也是因为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兴趣班上练习,如果你平时也多抽点时间画画,一定也会有很大进步。"
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贬低也不追捧,客观评价才能给宝宝带来更大的动力。
孩子的嫉妒心就像一把双刃剑,中间总要维持一个度,用得好可以成为孩子鼓励孩子前行的动力,超过了那个度就可能给带给孩子消极影响,这就需要父母发挥教育智慧,引导孩子。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