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怎么办?”这个永恒话题芽妈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昨天,一个宝妈难得带着3岁半的儿子在小区里玩,结果孩子和另一个小朋友在抢滑梯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争执。
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打了儿子一拳,把儿子打哭了。
孩子一哭,妈妈就蒙圈了,抱着孩子转身就走。
事后,这位妈妈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在群里发问:“有人欺负我的孩子,我到底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瞬间群里炸开了……
01打不打回去还真是个问题

其实,在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教TA还手的这个事情上,芽妈跟不少家长一起探讨过这个话题。
赞成派:“孩子被欺负了,肯定要打回去,否则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软弱。打回去就是让对方知道,谁也不是好欺负的。”
反对派:“不建议打回去,以暴制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将暴力行为扩大,将一些孩子引入歧途。”
在节目《开讲啦》中,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针对孩子被打时,是否打回去的问题时,回答的是肯定的会啊。

李教授还教孙女如果被欺负时,可以揪住对方的耳朵,直至对方松手。
被欺负了,为什么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被欺负的孩子不打回去,会助长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的气焰,以后他们还会一而再的欺负他人,只因好玩。
不管成人还是孩子,一旦没了敬畏心,就会无所顾忌,随心所欲,甚至丧失了底线。
但是,芽妈还是认为:教孩子还手,治标不治本,并不是最佳的办法。

试问: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欺负三岁的孩子,或是一个矮小的孩子被一个高大的孩子欺负,那么,三岁的孩子和矮小的孩子进行还击,真的能震慑到对方?
对于没有还击能力的孩子,这种反击是无谓的牺牲,搞不好会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02“防欺负”教育要分年龄段

有儿童专家曾做过一项儿童攻击行为和行为强化的实验,他们在不同的幼儿园里分别记录下了2500多次幼儿之间的攻击事件(包括抢玩具,打人等)。
在实验过程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被攻击时选择了不反击。
这些孩子选择不反击和回避,其实是他们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所以,当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一定要理智对待,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然后教孩子分清情况,有区分地对待,最后再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3岁以前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旺盛期,这个时候的孩子,都是非常“自我”的。
大部分的宝宝需要实际接触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
他们与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会有肢体的接触和纠缠,这时的打闹,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
而且,1-3岁的宝宝因为语言词汇的限制,一般都会先动手,再动口。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动作才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这些情况,千万别因为孩子哭成“小花猫”而怒火攻心,教孩子打回去。
家长应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告诉他/她,对方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打人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打人是错误的事情。
随着孩子年龄渐长,他们的想法和思想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这个时候,家长面对孩子打人,或者被打的问题,一定要学会探究原因再教方法。

一句“不要怂,打回去”,是不负责任的方法。
如果孩子在被别人打后,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理智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如果是孩子彼此间因某事,某物而引起的身体冲突,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何起了冲突?以后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这时候,父母的教育重心应该放在“怎样教会孩子避免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但是面对带着恶作剧性质打人,家长一定教会孩子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学会反击和求援。
凡事,有坏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
孩子之间的每次冲突,其实也是给孩子一个适应群体和社会的机会,父母应该尽全力帮助和教会孩子学会处理各种冲突的能力,这才是保护孩子之道。
03打回去解决不了问题学会自我保护才是王道

家长让孩子“打回去”,或者“不还手”都只是一种应急的技巧。家长重点要教会孩子的是:建立独立的生存法则,更好的学会自我保护。
对此,芽妈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①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不少孩子被攻击的时候会下意识的退让,其实很大一层原因是应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界限在哪里。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时,可以这样告诉他:自己的东西,自己有决定权给不给他人。自己的身体自己保护好,不要随意让人触碰和侵犯。让孩子懂得权利意识,才能让他学会维权。
②教会孩子用不错的话术进行对抗当孩子面对欺负时,一定要教孩子学会使用严肃警告的话语:住手,这是我带来的玩具,不许这样!不要推我,走开,否则我喊妈妈了!对于3~5岁的孩子,严肃的警告是可以起到震慑效果的,清楚地让对方知道“我没那么好惹”。如果孩子害怕的话,也可以借助尖叫或吼两声这种方式,这样一方面为自己壮胆,另一方面吓住对方,引起附近家长或老师的注意。
③ 择情还击,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那么在打得过的前提下,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最佳的方式,就是用双手推开对方,其目的是警告打人的孩子:请停止攻击!但是,当孩子被逼自己强的对手欺负时,一定要教会孩子不要硬碰硬,学会“认怂”也是一个缓兵之计。如果能找准机会逃跑,一定不要犹豫,拔腿就跑,往人多的地方跑,顺便边跑边大声呼救。待安全后,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告知父母、老师,必要的时候可以报警。
④ 告诉孩子,父母是坚强后盾当孩子被欺负,父母分析清楚原因。千万别一句“下次你打回去”来应付孩子。父母首先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可以信任的,并帮助孩子一起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次来自施暴方的正式道歉。家长应该就此事摆在明面上处理,既安抚孩子受伤的心,也给予孩子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