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恰当的夸赞,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病人”

文 / 可妈育儿说经验
2020-10-14 08:11

怎么样夸奖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夸过了孩子容易膨胀,轻则止步不前,重则失败一次后一蹶不振。夸得少了孩子容易没有自信心,自卑,甚至渴望被夸奖而去讨好别人。如何把握这个度?应该怎么夸?是我们所有父母都应该潜心学习的一门“学问”。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尤其是小的时候,你们说什么他们信什么。

千万不要跟孩子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孩儿。

这是大忌!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不用努力学习就能很厉害的错觉。

这样的孩子,在遇到困难后就习惯性的用自己的聪明去解决问题,一旦解决不了,很容易产生挫败,甚至在遇到人外有人的情况时,心生嫉妒,希望别人都没自己好。

一个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是,夸自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厉害多了。我们在夸孩子的时候,首先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较,而是跟自身去比较。

比如,夸孩子比上周进步了。而且夸讲的时候,不要用一些宽泛的词,“你真棒”、“好厉害”,“太聪明了!”……这些都少用,尽量夸的具体一点。

比如,你的字写得比上周的更好看了!果然没有白练!/哇,词汇量比前两周多了这么多!聪明的头脑加上努力的劲头,妈妈真的为你骄傲!

你夸赞的内容,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让孩子看到方向,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是有实际性的进步的。

良性的进步,一定是以自己为参照物。长大了品格成型了,自然可以以别人为进步的榜样,胜不骄败不馁。但是在孩童阶段,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打好基础,对比的时候,只和自己对比,让孩子学会超越自我,并且体会到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否则,以别人为参照会出现三种情况:

1. 在周围的人里,孩子是最优秀的,同龄里,没人什么比自己厉害,从而满足于现状,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而不自知。

2. 孩子突然遇到了比自己聪明的,或者进入到一个更优秀的圈子里,然后发现自己不过如此,从自负转变为自卑,一蹶不振。

3. 孩子产生攀比心理,下意识觉得一定要比别人好,甚至不是让自己更强,而期待别人弱。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也没必要陷入另一种误区,就是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而弱化聪明之类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要让孩子清楚这一点,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发光发热,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爱好、天赋,在对的地方使劲儿,而不是孩子数学没有语文好,但同样不错了,就非要强迫孩子上不喜欢的奥数班,非要每天做几十倒题去“努力”,除非是孩子也喜欢数学,或者自愿去好好努力学这门课,不是至于拉低整体素质发展的话,完全没必要矫枉过正。

从古至今,有一技之长比所有东西都会但都一般般,要强的多。

祝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夸赞方法,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做为父母,我们尽力就好啦~(您的转发与收藏,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