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指“手”画“脚”,一点也不像!

作者:张文鹏
关键词:幼儿涂鸦的四个阶段、如何回应与评价幼儿画作
孩子涂鸦时,爸爸妈妈最爱说的话

其实,爸爸妈妈这样回应和评价孩子的画作,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回应和教育的。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画画就是要:
1. 必须画具象的事物
具象的水果、动物、房屋和大海景色才是正经的画画,而用线条涂鸦、用颜料混合感受色彩的层次等,都不是在正经的画画;
2. 画得像!
画画一事嘛,那是必须临摹着老师的范画、必须按照书本上的简笔画形象来对标,才是好看的作品。否则人家怎么是老师呢?否则怎么能选入书本呢?

3. 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
画西瓜就是不能画很多瓜籽上去;太阳就要涂成红色或者黄色或者橙色的;绿太阳?孩子你哪只眼睛见到过绿色的太阳?啊!?
4. 按部就班、不好“瞎搞” 的!
用笔杆画就是错的!不可以把颜料抓得满手都是!用手拍在画纸上,就是毁了作品啊我滴亲娃!

然而,幼儿画画其实是这样的
幼儿从涂鸦表达发展到具象描画,我把它分成4个阶段。
阶段1---两岁之前---工具探索期
比起画画,孩子更喜欢到是探索各种工作和颜料结合时的使用效果。比如,用羽毛蘸上颜料后,羽毛发生的变化;比如,他就不用画刷画,而是要试试看舀颜料的勺子敲在画纸上后,形成的纹理几何。

阶段2---两岁到三岁---线条涂鸦期
孩子此时对于用各种线条来做表达,出现了专注的研究和尝试。竖线、横线、螺旋线条、波浪线、对角线、点点点、涂抹出一个色块,都是他们的能力所及和兴趣所在。

阶段3?不,咱们先别急着看阶段3,先来总结上两条:
在3岁以前,孩子关注的根本不是画什么!也根本不是画得整洁不整洁、好不好或者像不像!哪怕很多孩子因为语言的出现和符号联想能力的使用,开始指着她画出来的线条告诉您,“火车!”,那也是因为先画了再去命名的。

所以这里有个坑,爸妈得绕过去,那就是,孩子画的过程中您问她画得是什么,会打扰孩子的专注,也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因为她享受的本来就是涂鸦时颜料流畅于纸上,动作后就形成线条效果的游戏过程,她根本没想着在画什么。
而家长这样一问,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我也不知道在画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期待是需要我画个什么、我做不到、我差、我害羞。”您记得埃里克森的理论所说吧?1---3岁的幼儿,最重要的是自主感的培养,最要提防的是羞怯感的频繁。
阶段3---三岁到五岁---形状组合期
孩子开始把三角形、圆形组合在一起了,开始在涂鸦中出现脸、出现车的符号。但您会发现其中毫无比例可言,对细节的关注也是要么忽略、要么夸大或者反复表达。另外好奇心驱使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黑色加入到黄色里出现了浑浊,于是她加入再多一点黑色。

阶段4---五岁到六岁--- 客观写意期
孩子的画作上,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房子,房子上开始出现门窗和烟囱。他画的小人也终于长出了脖子和腰,而不只是头下面两条腿的幼童期的画作了。

在3---6岁期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组合形状时出现的效果、应该是孩子对颜色的使用呈现的趣味、应该是孩子构图的进一步成熟和稳固。您看到了吗?希望孩子画得像、画得干净整洁,是幼儿画作中最大的残忍。孩子之所以画得不像,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和大脑都还在发育,他们对于图形镜像的感知的成熟度并不是成人水平的。试想一下幼儿园中大班尝试孩子写的数字5,是不是经常是反着的?把幼儿当成缩小版的成人而去做期待,是不讲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幼儿的画作呢?
✔
答应我,您已和我达成了以下共识:
1. 我们不再主动问孩子“画的是什么?”了;
2. 我们不再鼓励孩子“画得像”才是好的了;
3. 我们不再紧张孩子不用画笔,而就是喜欢用手涂抹了;
4. 我们不再期待幼儿的画作就是简笔画般的“形象”和“大方”了。
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简笔画,所以我不展开。很欢迎您搜索,为什么简笔画会破坏幼儿的艺术天分。我要和您聊的是,回应和评价幼儿画作时的角度:
1评价颜色的使用
“妈妈看到你使用了很多红色!” “ 今天你把蓝色和绿色一起使用的呀,画面有种好宁静的感觉。”
2评价线条和形状
“我看到这里的线条绕啊绕啊绕啊绕,绕成了一团呢!” “哦,这是你画的小鸡呀,我看到小鸡头是圆形的,翅膀的部分你用了三角形呢,各种形状你都会使用呢!”
3评价孩子的状态而不是画作结果
“刚才你一定很开心吧!你一定在这个区域涂抹了好久,还出现了个洞洞效果呢。你喜欢这个洞洞吗?”
VS“ 你刚才涂抹的力度太大了,你看这里给弄破了,下次小心点。”
4评价细节而不是一句空话
“ 红色、黄色、银色、墨绿色、翠绿色、橙色、棕色,这么多色彩组成你的《春日森林》,好细腻啊!”
VS“真好看!”
5不要阻碍孩子和艺术创作之间天生的亲昵
“军军你把画画好后,跳个舞给你画里的小动物们看吧!”
VS“怎么又要画画啊?不是说运动才能让你聪明吗?你再画我把笔收起来了!”
6不要矮化艺术、矮化幼儿的艺术环境品质
除了简笔画册、填色练习册之外,美术馆、艺术大师的画册等,是否也是您会经常和孩子一起停留眷恋的小天地呢?

看看这幅作品,来自摇篮兔波洛克艺术班(年龄:3-4岁),您一眼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很有齐白石“虾”的意境?这里,虾的身体是完全由孩子自己创作的,家长只是做了一些后期的点缀。过程中,孩子借助了自己手掌的外廓部分,蘸上了墨汁后,进行了拓印。光从操作来看,并不是那么难对吗?但是孩子能够将看到的虾与手部的特点做连接,并通过动作,加上墨汁来实现,就很不容易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应该对孩子有“应该”或“必须”的要求,重要的是,美好的事物或现象让他们心生好奇与向往,并积极用小手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