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条件那么差,也没怎么管孩子,可他儿子却懂事且成绩好,凭什么?”

文 / 南阳情感帮
2020-11-10 08:31

现实中总存在着一类孩子,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没多少,父母因为忙也没怎么管他们,可是他们不仅懂事而且成绩也很突出。

是他们天生就在智力上有优势、天生比我们的孩子要聪明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人类在智商上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虽说不能忽略不计,但也不至于因为智商差别造成行为和成绩上的巨大差异。

他们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内向和木讷,那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凭什么就比我们家的孩子优秀?

是因为他们更早地找到了源动力,知道为什么去学、为什么要懂事,有自发源动力的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事半功倍。

01

“他家那么穷,也没见怎么管孩子,可他的孩子就是懂事而且成绩非常好,为什么?凭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来自一位38岁的母亲,我的一个远房表姐。

她的儿子现在读初二,成绩很不理想不说还非常的不懂事,其实就是叛逆,反正就是要跟父母对着来,好像父母生气他就会高兴。

现在的中考就很残酷了,依他儿子现在的成绩,考上高中有太大难度,表姐也为此操碎了心。

“大学都无法保证让孩子成才,中职又如何能靠得住?”表姐说。

表姐家条件不错,也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孩子小的时候就给报了各种兴趣班,现在成绩不好了,请家教没效果,就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还是一对一的那种,一节课300多。

一说起她农村老家堂哥的儿子,表姐就各种不平衡,两个孩子同龄,一个自幼在农村长大,连县城都没出过,一个在大城市生活,锦衣玉食且“见多识广”

可是前者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奖状能贴满一面墙,不仅如此,人还特别懂事。

“8岁多的时候就会做饭了,家里的什么活都帮着奶奶做,晒得乌漆墨黑的”表姐说。

“他家什么条件啊?两口子都出门在工地上打工,孩子就寄宿在学校,吃得穿得玩得哪跟得上我儿子?他们也没怎么管这孩子,人家怎么就这么优秀呢!为什么?凭什么!”

02

先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我也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是很笨的那种,6岁以前的事基本都记不住,一年级就读了两年。

可是自从上了二年级以后就跟开了挂一样,一直到高中毕业,成绩一直都很好,虽不能稳定在学校前三,但也总能在前十左右徘徊。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俩加起来也没读过超过12年的书,如果说他们懂得什么高深的育儿学问,那肯定是瞎扯。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我还没上学的时候母亲教过我认“12345”和几个简单的字之外,从来就没管过我的学习,就算最贪玩的那几年,寒暑假作业没怎么做她也没有去过问。

我一直很感激我的父亲,虽然他没有满腹经纶,却能把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那时候村里都没有牵电线,更别说看电视了,记得一到晚上,好几家人就搬来椅子坐在那里听我父亲讲故事,我听得是最清楚的,因为他总是抱着我。

从我开始认字的那一天起,父亲就给我买了好几十套连环画,什么《呼家将》、《白蛇传》,什么《水浒》、《三国》、《西游》、《红楼》(这个小时候真读不进去),我的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至今还存放着那些书,小时候百看不厌。

就连我母亲那时候看的《玉娇龙》在我没新书看的时候都看过好几遍,看不懂里面的内容,看个打打杀杀的热闹也是看。

最初看书的动力仅仅是去跟小朋友们嘚瑟,他们还在听故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开始讲故事了,小小的虚荣心极易满足。

当然,父亲无意识地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让我有了求知欲,那时候的我就明白,我学习就只是我想知道更多东西。

另外,我的家庭出身也是我学习动力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也是一柄双刃剑,对我的影响有利有弊,这里不提也罢!

这里只是想说,看得书多,懂得也会多一些、早一些,书中虽然没有黄金屋,但有的是正能量。

03

那些条件不好,但懂事且成绩突出的孩子,本质上的差别是他们比大部分孩子优先找到了奋斗的源动力。

虽然这种优势并不能持续一辈子,让他们一辈子领先他人,但足以让他们在一定年龄之前比其他孩子优秀,至少在需要以“懂事”和学习成绩证明自己实力的人生阶段。

其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一定道理的。

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条件不好,自小在各方面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满足,又亲眼目睹父母的不易,知道生活的艰难、知道没人能靠得住、知道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靠自己去努力。

从小就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心理上也能更快地成熟。

其二,父母对孩子一定程度的“忽视”,实际上是给了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要么是因为父母为生活所累,忙忙碌碌没法顾忌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有心无力的给力孩子自主权,要么是父母从最开始就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主动给予孩子自主权。

这也是那些能够“早当家”的孩子不只是局限在穷人家的原因,那些有着比较先进育儿观念的父母一样能培养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而且数量只多不少。

孩子有了自主权,才会懂得为自己负责,进而有了真正的原动力,父母逼得再紧、投入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结语

作为父母,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了孩子自发的源动力,都算是成功的育儿,就如猎豹妈妈会在孩子具备独立捕猎能力的时候把孩子赶离身边一样,看似冷酷无情,却是最大的育儿智慧,也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当然,如果能在孩子有动力的时候再给予足够的外力支持,孩子自然更容易成才。

风筝靠自然风才能飞起来,永远离不开那根线,你的线再长、装饰得再漂亮,也注定孩子只能飞那么高,而且一旦你放手,他就会栽跟头。

而如果风筝有了自己的发动机,有了自己的原动力,风筝也能变成直升机,你能放手,它也能飞得更高,岂不更好?

为人父母,尽力而为!但要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专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儿心得,我是南阳情感帮!期待您的关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