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啃老族”变得越来越多了呢?

文 / 月亮讲着太阳的故事
2020-11-21 08:45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爱孩子也应该要有界限。有时候父母的爱不适当,不但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把孩子变成无能的一代。

近年来,“啃老族”越来越多。什么是“啃老族”呢?

“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一定的谋生能力,但在生活上仍然需要父母来供养。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行为,你做得越多越容易伤害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的自我探索性变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啃老族”。

第一、过多的控制孩子行为。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自我生长和自我探索的能力,父母有时爱得太多,喜欢“事事操心”则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

比如:孩子喜欢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样的朋友,父母都要来“插一脚”。那么对孩子来说,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父母操控。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容易变得郁郁寡欢。长大后对人际关系各种不适应,甚至恐惧社交。

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地扮演一个陪伴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而不只是生活的照顾者。学会观察孩子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这样,你的孩子会更自信,也会更加积极地适应社会。

第二、不懂得引导、过多的打击孩子。对孩子来说,学会在社会上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成长中孩子要建立正向反馈的基础。但是,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给予孩子过多的负面评价。比如:“你这孩子真没出息”,“你怎么这么没用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也在形成,一旦被父母过多的打击,就会容易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不敢探索、失去自我成长的欲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习得性无助”。意思是:“一个人一旦失败多了,就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失败者”。

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信息和潜能处于抑制状态,没有办法得到激发。复杂的人际关系,是职场工作非常重要的技能,父母从小没有给孩子做好引导,会让孩子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 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知所措,从而在职场中寸步难行。

第三、父母不舍得放手。无论孩子多大,我们都应该让孩子自己成长、自己承担责任,这样孩子的自我意识才是发育完整的。父母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潜力,父母舍不得放手会让孩子本能地认为自己还是婴儿、还是小朋友。这种小朋友、小婴儿的心态又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判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人的一生必须要先由自己去探索,这样才会逐步地完善自已的人格,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体会与精力会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自我,从来都不是自己的想象,而是通过经历才会有所收获”。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多去和比自己强的东西去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这样才能认识自我。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能力,让孩子在成长中看到自我的成长、认识到自我可以塑造、更认识到自我可以积极训练、可以得到更好的引领,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的自信去面对社会。

“啃老”习惯的养成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为之计、谋深远”,永远不要忘记孩子自身潜能的开发,而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与陪伴激发孩子成长与探索的欲望,这样孩子的将来才会走得更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