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的三种“假聪明”,会影响性格形成,后一种会惹人厌

文 / 村花丽丽
2020-12-10 08:25

大人看孩子往往只能看表面,孩子小时候表现得活泼伶俐一些,常常会收获一堆夸奖,可是“真聪明”和“假聪明”其实有很大区别,你能分辨出来吗?

同事小冯有一个5岁的女儿谷谷,因为长得漂亮爱表现,一直被妈妈带去参加各种唱歌跳舞类的比赛,是小区里出名的“小童星”。

小冯也把教育女儿当成头等大事,总在家里教女儿怎么表现才能吸引别人注意,告诉她一定要把表演尽量做好、做完美才能拿到高分。

孩子在大赛上,几次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评委的好感断崖式下跌

有一次小冯带着女儿参加一个舞蹈比赛,谷谷因为表现大方、口齿清晰,外加敢于表现,一直被夸赞聪明有天赋、是吃这行饭的,很被评委们看好。

直到比赛中间出了一个互动环节,评委让几个孩子模仿一段T台走秀,大家都没准备过,也不知道在哪里定点摆姿势,走的时候还会撞到,惹得评委和观众哈哈大笑。

其他小朋友们看到这种情况只觉得好玩,都无所谓,唯有谷谷觉得没表现好很着急,她问主持人能不能再来一遍,因为刚才是另一个小孩没走好撞到她了,不是她的错。

主持人干脆让所有人重新走了一遍,结果谷谷因为走得快,踩到了别人鞋子,又没走好,她再次问主持人能重走吗?主持人有些不解,问她为什么?谷谷说是前面的人走得太慢,挡住了她,她才踩了别人鞋子没走好。

听了这话的评委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评委忍不住问谷谷:“谷谷,刚才不是你走得太着急,踩了别人的鞋子吗?”谷谷转着一双大眼睛,脆生生地说:“我没有走快,是前面的人走太慢了,她走不好连累了我。”

大人们自然看得清清楚楚,两次都是谷谷走得有问题,可是这孩子却把聪明劲用在为自己找借口上,次次都能推脱,这种行为让大家都喜欢不起来。

最后比赛的冠军也不是谷谷,而是另一个率真自然的小朋友。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假聪明”,会影响性格形成,后一种会惹人厌

很多孩子小时候聪明,长大却越来越让人失望,完全没有遵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老话,其实不是老话有问题,可能是孩子小时候只是假聪明。

第一种:从不反省自己,喜欢找借口

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觉得自己有错。孩子小时候天生带着可爱,童言童语就算说一些推脱的借口,也能被家里大人笑着夸“真聪明

而且小孩潜意识里都害怕犯错,如果能找到一个借口证明自己没错,那肯定会费尽脑汁,这种时候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也是动了脑子了,外人更会觉得这孩子真机灵。

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犯错就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想偷懒也为自己找借口,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爱拖延的性格缺点。

第二种:“脑子跟不上嘴”,能言巧语

这一类是最容易迷惑家长的,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会被夸为聪明、大方、会表现,殊不知这一类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沉默的“笨”孩子好。

如今网上调侃嘴比脑子快的人,往往用“嘴在前面跑,脑子在后面追”来形容,能说会道的孩子语速很快,因为他们急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出来,思维还没有周全的时候,就说出了一堆话。

小的时候,大人并不计较孩子的言语漏洞,就觉得一个小孩能利利落落说那么多话,是真聪明,实则真正聪明的孩子,会思考完全之后才简短说话,这样能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表达习惯,反观那些话多的“假聪明”孩子,上学之后往往专注度不高,学习成绩受影响。

第三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喜欢恶作剧

喜欢恶作剧的小孩,往往被某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是脑子转得快,聪明的表现。小鹿的儿子就很喜欢恶作剧,每次都能想出新奇的点子整蛊家人,爷爷奶奶被整了之后不止不生气,还直夸孩子聪明、点子多

受到夸奖的孩子就变本加厉,导致上学的时候时常被叫家长,小鹿回家生气地谈起这些事情,谁知儿子满不在乎的说:“他们被整是他们笨,我能整人说明我聪明。”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假聪明”其实很好发现,家长们一定要在发现之后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可以使用专业书籍里的方法,也可以咨询专业育儿人士,尽早纠正孩子的“假聪明”,就能更早让孩子真的聪明起来。

留言板话题:你家老人会不会夸奖孩子的“假聪明”行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