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仪式感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一份特别的期待

文 / IF枕边育儿
2020-12-23 18:25
  • 文|全文共1464字,阅读时间约2.2分钟

翻了翻日历,看到几乎每个月都有传统节日,而眼下要到圣诞节了——西方国家的节日。孩子们的圣诞礼物还没准备,好快啊!

大宝拿着鹿角的玩偶跟我说,妈妈,马上圣诞节了,你知道吗?我应着,知道呀,还有你俩的圣诞节礼物,圣诞老人也在准备呢!大宝和二宝笑嘻嘻的跑开了。

节日的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国人无疑是最重视仪式感的,传统的节日很多,比如端午节、重阳节、新年、元宵节等等。我们会在这样的节日中祭奠先人,做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食物,跟家人一起吃饭,话家常

今年端午节我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聊屈原,两个孩子很认真,而且还学了屈原的【离骚】,吃饭的时候,大宝吃了三个大粽子,二宝吃了两个,还叫嚷着要吃。担心孩子们吃太多消化不良,后来我们选择放在冰箱里,第二天热了再吃。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团团圆圆,吃吃喝喝。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美好延续。

而圣诞节则是为了庆祝耶稣的出生而设立的。尽管【圣经】中从未提及,耶稣出生的具体时间,但后来,西方国家的人们,把12.25日定为圣诞节。到了这一天,人们走向街头,欢呼庆祝,隆重程度不亚于我们的春节。

也有人认为,圣诞节不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但你看,满大街的圣诞树、圣诞歌,已经占领你的视线,圣诞节到了,还是要给孩子一份节日的期待。而圣诞节对孩子们的意义,或许只是“能收到礼物”,而对我们家长来说,习惯了把仪式感留给长辈、先人,是不是独独忽略了孩子的那份?

给孩子过圣诞节,传递的是特别的期待

大宝说,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制作圣诞节海报了,还让小朋友做手工报,装点教室后面的幼儿园天地墙。我问大宝想好了做什么主题吗?他说还没有,一年只有一次的节日,得好好想想再做决定。我认可他的观点,也很赞同他深思熟虑的决定,不管最后“好还是不好”

【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写道:每逢圣诞节这天,儿童总把鞋放进壁炉,好让善良的仙女乘黑夜把金光闪闪的礼物放在鞋里。

有一期【奇葩说】辩论的题目是:“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作为辩论发烧友,这次我没有盲目站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不该”

我认为,孩童就是孩童,他们心智尚未成熟,童话里的美好,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断然掐灭?

如果连童年里,都是真实世界的模样,还有什么是快乐的事情?还有什么值得成年后回忆?又有多少人,是靠着童话故事里的情节,撑过了一个又一个本来可能挺不过去的坎坎儿?

所以,今年我也打算像往年一样,给孩子准备一份,他向往已久的礼物,在圣诞节的早上,放在俩孩子的床头,期待着他们看到后满心欢喜,并带着快乐奔向我,跟我说:“谢谢!”我还会告诉俩孩子,因为他们表现的非常好,圣诞老人给他们发了礼物!

如果你不知道,圣诞节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我有几个小建议:

1、 准备一份圣诞礼物,圣诞节放在孩子的床头;

2、 等孩子收到礼物后,问他有没有什么礼物想送给爸爸妈妈,教孩子学会表达爱;

3、 教孩子学一首英文的圣诞歌曲;

4、 了解圣诞节的由来;

5、 带孩子去教堂做祷告(如果你是信徒);

6、 跟孩子一起做关于圣诞节的亲子活动或者食物。

枕边育儿寄语:

传统节日也罢,西方节日也罢,给孩子过个节日,并非崇洋媚外,也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希望给孩子一份独一无二的对待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陪伴, 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化知识,是不是一举两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辟谣:孩子总抱会惯坏?抱一抱更聪明,脑科学家告诉你答案

相关链接二:宝宝多大开始刷牙?儿童刷牙分阶段进行,刷对了不长蛀牙

相关链接三:朱丹二胎卸货,骄傲宣布纯母乳喂养,“好事成双”成人生赢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