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请你要明白3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毫无防备的来到这个世上,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他们都会经历质疑、泪水、谎言、挣扎.....也会经历成功、喜悦、骄傲、迷失,而一份仪式感,能够给父母不少教育启迪。

1、仪式感,增进亲子关系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在这有些建议给到大家,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睡觉前必须洗脸、刷牙、换上干净的睡衣才可以睡觉;
比如,每天上学之前和爸爸妈妈拥抱一下或者亲吻一下,做个甜蜜的告别仪式。
或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比如周末午后的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准备周末的晚餐,或者也可以有固定的家庭游戏时间、阅读时间,或家庭电影时间等等,不仅增进了父子、母子的感情,也会给孩子心里留下很多幸福感。

2、仪式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仪式感的淡化,成了每一个家庭普遍的现象,它隐藏的是一个家庭潜在的危机。
身为家长,你开始很少关注孩子细微的变化,你开始忘记夸奖孩子第一次工整的字迹、并忘记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以及夸奖孩子在帮助别人时的爱心与微笑........,而这种点点滴滴的忽视像是在告诉孩子:这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一天,这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举动。
它剥夺的是孩子面对未来的安全感,以及孩子对生活的尊重以及对秩序的敬畏。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仪式感,能让人勇敢的走进人生的每个阶段。

3、仪式感,让孩子内心富足
“仪式感”在教育里,是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部分。有的家长认为学业繁忙,哪有时间弄这些“虚”的东西。有的家长则认为,搞一场“仪式”,耗时耗钱还耗力,不如多让孩子看几页书实在。
其实,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有一个经典的“正强化理论”:当人们某种行为,从他人那里得到愉快的结果时,这种结果会反过来,成为推进人们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人们常说,孩子要富养。这个富养,指的是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养育。而充满了仪式感的教育,则是每个家庭都可以给与孩子,最高级的“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