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辅导作业难?抓住孩子2岁的“敏感期”,3招养成“专注脑”

文 / 萌主妈咪育儿经
2021-01-09 18:21

“文/萌主妈咪育儿经(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不写作业母慈子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形容的就是家长辅导作业的场景。

普通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只是当个玩笑,只有切身经历过“辅导作业”的父母才会明白,辅导作业到底有多难!

90后宝妈辅导一年级儿子,丢了母子亲情,还费力不讨好

90后的同事小王有个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亲自带着,连奶奶都很少带满一整天,儿子跟妈妈的感情也最深。平常在家里,无论有什么吃的,都先递给妈妈,爸爸或者其他人没有机会。

可是,这种母慈子孝的氛围,在儿子上一年级以后,就渐渐消失了……

读幼儿园的时候还好,刚上小学一年级,儿子的成绩就班级倒数,妈妈着急又担忧,每天一下班回家就忙着辅导作业。

可是孩子并不体谅妈妈的苦心,妈妈辅导的时候很专注,每次讲完都发现儿子不懂或者没听进去,甚至在一边玩起了手和橡皮,面对不听话的儿子,妈妈渐渐地开始吼叫教育,每天都暴跳如雷。

日子一长,母子感情渐渐的疏远了,儿子还总是跟爷爷奶奶告状,晚上都不回家睡了。

相信很多年轻父母都在担心,等孩子将来上学了会不会遇上“辅导作业难”的问题,也担心培养了6年的母子感情毁于一旦。其实,辅导作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孩子笨,而是不认真学的态度领令父母生气。

小孩子都有三分钟热度的坏毛病,这是专注力不足的变现,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成长过程中养成的坏习惯。想要纠正孩子的习惯并不难,只需要在专注力发育的“敏感期”,进行引导教育即可。

担心辅导作业难?抓住孩子2岁的“敏感期”,4招养成“专注脑”

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是几岁呢?

研究发现,2岁是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2岁的孩子四肢具备基础的协调能力,大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能够简单的根父母沟通、打手势,也是最佳的专注力培养时间。

以下3招,能够帮助父母培养孩子“专注脑”:

1)不要轻易“打扰”孩子

部分孩子入学后便表现出超强的专注力,上课认真听讲,可夏作业完成效率高,都跟父母小时候的教育有关。

孩子2岁以后,能够自己玩玩具、吃饭,父母不要过多的打扰孩子,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总是过去照顾干扰,可能妈妈靠近后孩子就不想继续玩了,这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养成。

2)

主动鼓励孩子的专注表现

当孩子能够独自玩半个小时,或者独立完成积木的堆积,或者其他游戏时,就是表扬专注力的最佳时机。

鼓励使人进步,尤其是孩子喜欢被父母认可,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下次就会刻意表现,从而培养抓专注力。

3)别给孩子囤积太多的玩具

每次出门,孩子看到新鲜的玩具都会要,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买太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培养抓助力。

家里玩具太多,尤其是小玩具比较多,孩子容易挑花眼,这个玩一会,那个玩一会,每个玩具的把玩时间都不长,影响专注力的养成。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