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出现这4种行为,家长该打就打,不然6岁后再难改正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越来越不被家长认同,对于小朋友的一些不好行为,父母采用的办法都是说教,几乎都不会动手打小朋友。艾迪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处于三岁阶段,她的儿子非常淘气。虽然觉得儿子的一些行为是不好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也只要放在一边,让小朋友的奶奶照顾。
一次下班回家,竟然看到儿子出手打奶奶。看到这个情况,艾迪心里是非常生气,说着要教训儿子。听到这个话后,宠爱孙子的奶奶连忙护着,甚至还说是自己的错,不小心把孩子的电视给关了。看到这样的情况,艾迪心里是十分的无奈。因为奶奶的袒护不仅仅是这次,以往每次小朋友做错了事情,都有奶奶帮着说话。可是一些时候,儿子确实是做了一些很过分的行为,像这次动手打奶奶。这本来是需要好好教训一顿的,可是有老人在一旁。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真的应该要打小朋友,这让艾迪是十分苦恼。
其实对于打孩子的这一行为,李玫瑾教授很早就告诉我们答案。认为如果小朋友出现下面几种行为,父母一定不能心软,该动手就动手。不然等到六岁之后,想要改变也成为了一个很难的事情。
一、为什么要在六岁前培养呢?
这个阶段中,父母可以很明显发现,小朋友的情绪波动是会很大的。可能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小朋友就会发脾气,甚至是哭闹。其实这个是性格发育的表现,在这个时期中,他们的性格不断形成,并且三观也是在慢慢建立。
这个时候是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小朋友的一些不好行为,要及时地指出,并且是帮助他们一起改正。如果在六岁前没有培养出很好的性格,或者说没有正确的三观,那么在青春期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哪四种行为,小朋友一旦出现了,父母就要及时引导,该打的时候就打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不尊重长辈
艾迪的儿子动手打奶奶就是这样的行为,当第一次看到儿子这样的行为,艾迪可以进行口头上的教育。之后再有这样的行为,那么就应该打了。如果连自己家里的长辈都不尊重,那么长大之后肯定是不会尊重其他人。走出社会后,不会得到其他人的喜欢,甚至是会给自己惹来很多麻烦。
此外家长也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行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大人的。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某方面没有做好,才会让孩子学习到这样的行为。
第二、喜欢用撒泼行为达到目的
商场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当小朋友想要一个礼物的时候,家长没有买给他们,那么就会哭闹,甚至是在地上打滚。一些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无奈下就只好给小朋友买。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当小朋友明白这样的行为是有效的,那么之后会变本加厉。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妥协,及时的改正他们这些行为。
第三、没有规则意识
父母应该培养小朋友的规则意识,当他们违背规则,或则言而无信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因为在家里,父母可以惯着他们一些不好的行为,一旦走出社会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第四、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
家长太宠爱小朋友,让他们养成了娇惯的性格。当生气的时候,他们是会哭闹,甚至是摔东西。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教给小朋友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
总结:到底要不要打孩子,这个问题有很多应该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小朋友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四个行为,那么家长真的要好好教育,该打的时候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