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出门怂”,两面派的孩子,很可能是父母培养的

文 / 淘妈育婴
2021-01-26 00:37

前几天见到老友,同为宝妈,聊的最多的自然是孩子了。我见朋友的孩子表现很乖,就夸了几句。朋友却说“我家孩子只要出了家门就表现的很好,幼儿园老师也夸他各方面都不错。但你想不到他在家的样子,简直就是个小霸王,脾气臭的很。小小年纪就是两面派,我也是服了。”朋友对孩子的描述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出门怂”。事实上,朋友家的孩子绝对不是个例,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这导致很多家长都比较疑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两副面孔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孩子“两面派”的面纱。

哪种家庭容易养出“窝里横”的孩子?

1. 父母就是“窝里横”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言行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同时也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人面前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总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像换了个人:经常和伴侣吵架,冲孩子发脾气,甚至还会摔东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从大人身上得到这样的暗示:在外人面前要表现的很好,在家里就可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孩子“有样学样”,也容易成为“窝里横”。

2. 家人无原则的宠溺

没有哪个家人是不爱孩子的,但是爱不等于“溺爱”。我开头提到的朋友,她家孩子就是被家里老人“惯坏”了。孩子奶奶本来就喜欢男孩,所以对孙子是宠到没边了。只要是孙子提出的要求,除非是上天摘星星,不然奶奶都会满足的。这也导致孩子在家里真的就像是“小霸王”,全家人都要听他的。孩子甚至还指挥奶奶干这干那,如果奶奶做的不好,还打奶奶。家人没有原则的宠溺,让孩子觉得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转。

3. 孩子的社交少

其实我家孩子之前也有“窝里横”的迹象,归结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孩子在家待的时间太长。我家娃从小跟着我们在农村长大,身边没几个同龄孩子,基本都是和老爷爷老奶奶相处。这就导致孩子一到外面就变得很胆小,别人问话也不敢说。

由此看来,孩子的“窝里横,出门怂”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习惯、环境导致的。

父母该如何引导?

既然我们能找到孩子“窝里横”的原因,那父母要如何引导孩子呢?

1. 在家立规矩

一个家里,应该有自己的“家规”。就拿孩子不尊重老人这件事来讲,一定是家里没有相应的规矩或者是规则不清导致的。我们从小就要告诉孩子要尊重长辈,不能骂,更不可以打。如果孩子这样做了,会有怎样的后果等。而且在孩子真的犯错的时候,就要按照之前说好的处理方法去做,不能妥协。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得体的批评。

2. 教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大多数“窝里横”的孩子,遇事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解决。其实这还是因为孩子不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的结果。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孩子有了负面的情绪,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例如在搭不好积木的时候,不是把积木扔的到处都是,而是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孩子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就不再有“窝里横”的表现了。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出门怂”,多是欠缺社交能力导致的。而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带孩子出门和同龄人玩,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随着孩子见的“市面”越来越大,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见人不再惧怕,而是可以大胆上前打招呼。

淘妈说:孩子“窝里横,出门怂”,并不是孩子的先天缺陷,而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父母不要有太大的负担,只要遵循不宠溺、不包办、多带孩子出去的原则,相信孩子会变得很优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