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应该教什么,这部评分8.8的纪录片,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 / 高了高
2021-02-01 18:18

你觉得孩子的早教应该教什么?

这个问题不只是家长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对于很多教育专家来说同样也没有。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时间上不足百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很多理论和基础都不完善,因此说法往往众说纷纭。

但在我看来,这部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8的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却是这个问题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这部纪录片的内容由英国儿童专家古蒂·辛格博士带领一个由世界顶级儿童发展专家组成的团队,对儿童的成长进行了全面的实验和并提出了对应的见解。

这部纪录片足足有三集共计180分钟之长,内容和实验数据之丰富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但其中我觉得对家长有用、能够转化为早教项目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孩子的性格起点进行的性格教育

一直以来孩子的性格有什么决定,是整个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事情,大部分的家长和老一派教育专家往往认为孩子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一个孩子勇敢怯懦,慵懒还是急躁都是先天就决定好了的;但新一派的教育专家们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的性格是与外界社会进行交互的一种方式,是后天学习来的。

两种说法争论不休,但这一部纪录片却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方法:

那就是孩子在先天有一种趋向性的性格起点,这种性格起点来自于遗传,是父母给他们的东西,但在后天的教育中,父母给他们所提供的东西不同,也会塑造他们的不同性格。

古蒂·辛格博士认为:婴儿的起点性格基本有积极、冷静、谨慎三种,不分高下也不分好坏,只是三种不同的倾向,而不同的倾向进行相同的教育,其结果也不会相同。

以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为例:

如果孩子的性格起点是积极的,那孩子就会在严格的教育中收获知识,性格本身不会受到什么负面影响;

但如果孩子的性格本身是谨慎的,那么在做错事受到外界批评之后,孩子的性格就会加倍谨慎,而这在未来就很可能为孩子的胆小埋下伏笔。

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格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切记不可一刀切式地照搬。

二、包括情商在内的社会能力

而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第二点早教就是包括情商在内的社会能力。

古蒂·辛格博士认为:

婴儿2周就可以分辨认识人脸;7个月就能分辨是非好坏,但要一直到12个才能月掌握和外界交流的基本规律,知道对话是如何进行的;而萌发自我意识,认识并接受他人的想法与自身不一样,却要等到孩子的第18到第24个月;至于共情能力、换位思考等更为复杂的情商能力,要在孩子的两岁以后才能出现。

而以上所描述的这些能力,总体上都可以用“社会能力”来概括,都是孩子的成长道路中通过对外界的学习来获得的,家长教孩子的越多孩子就学得越早,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情商自然不会高。

而想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长可以选择这一套《歪歪兔情商彩图注音读本》,这套图书分别从情绪管理、性格培养、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品格教育,和市面上儿童教育图书里比较少见的逆商、性教育、财商教育这共计8个方向,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情商培养,相信能够帮助各位家长在提高孩子情商的道路上出一份力。

三、语言能力对学习和培养

而除了性格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家长最能够影响的就是孩子对于语言能力的学习。在纪录片中,实验团队发现:一周岁之前的孩子具有语言的超快速学习能力。

孩子出生时可以不分种族地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但在孩子一周岁之后就会失去这种能力,只专注于自己所学习和熟悉的语言,忽略掉其他不相关的部分。

因此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大脑尚未进行专业化的时间之前,就对孩子进行语言的熏陶,让孩子从小具有“双重母语”,对想学的语言有充足的敏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