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恶果正在显现:养废一个孩子的方法就是给他绝对的自由

甘伟和圆圆是一对年轻夫妻,她们的独生女儿萱萱从来到人间就享受她们的极度宠爱。
萱萱四岁时想学画画,他们屁颠屁颠地送她去绘画班,没学俩月,萱萱嫌临摹无聊,吵着学跳舞,他们立即掉转车头送她去舞蹈班,不到一周,萱萱说压腿太疼,还是坐着弹钢琴吧,他们花上万块买回钢琴请来老师,萱萱没练几天又怪音阶枯燥……
夫妻两也算是一对有文化的搭档。对于孩子的快乐教育乐此不疲,总之就是孩子想干的事就想方设法干,孩子不想干的就坚决不干。
节假日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带着孩子,听从着孩子的兴趣,一家人看上去幸福指数高高滴。

然而这是个现实的社会。
童年终将要过去,迎接孩子的每一个台阶是人生的另外一层级。小学初中高中总是要上的,知识总是要学习的,思想总是要进化的。
刚刚到了初中,学习成绩的差距就让萱萱难以应对了。
而当回过头问她童年的那些趣事时候,她竟然都是摇头,因为她真的什么也没留在记忆中。
这么多年就获取了父母庇护下的随心所欲,有价值的东西一无所获。
人生是一个快乐的全过程,而不是阶段性。萱萱的父母也许会说,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不应该以牺牲她未来的快乐而换取,而没有理性地放纵其实就是在透支未来的快乐。

快乐就是一切这个说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句话内涵了很多东西。这里的快乐是要有持续性的快乐,是能够让你一直快乐。显然,我们的很多快乐指南都是让孩子短暂的快乐,甚至是及时行乐。
而真实的残酷的现实是,人在越老越感觉到快乐的稀缺。而且,老时候的快乐的比重是大于年轻时候的,也就是说人生的幸福度更多是体现在老了的时候依然能积极面世,有快乐的源泉,有精神的支撑。
所以,你需要追求的那个快乐是长久的,更是将来的。
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吃苦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吃苦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难。年少时,即使生活百般刁难,也不能磨灭斗志。

02
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的。所谓充分释放天性就是在现有的可能的条件下,把孩子的欢乐给创造条件自由发挥,这其实不是快乐教育,这是危险教育。
人的欲望中有获取的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快乐到没有规则和敬畏,他会觉得全世界都是他的,别人的东西也是他的,会没有任何的边界感,首先是父母的鱼尾和鱼头,其次是朋友的东西,在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想一些极端的办法。
那些桩桩件件弑母杀父的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
人性中是天然地带有自私、懒惰和散漫的,教育就是用规则和人类文明的成果去教化和改变这部分东西。不要以为每个孩子都天然是向善的,这是快乐教育最深的误区。
山中有野猪,家中无野人。没有规矩的孩子就会自然有野猪的习性。人类文明就是教化的结果。

03
有人把认为成功和学历没有关系,举出学历不高依然可以有名有钱的所谓成功的例子。没错,的确有这样的人,但是我们讲道理看事情不是看普遍现象吗?个例能有什么代表意义。
请不要愚昧地告诉孩子,学习没那么重要。如果你的认知达不到,至少把这个权利交给孩子,让他自己辨识。
不说读书启迪思想,不说读书教你认识世界,就算是那个找工作的敲门砖也足够让你知道学历有多重要。
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里很重要,都重要,但是读书也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