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志育儿 | 育儿是一场修行,这不是孩子的,而是父母的修行

文 / 栗志上门1对1
2021-02-23 09:13

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从怀孕初为人母的幸福,到生产那一刻经历的痛苦,听到孩子伴着啼哭声降落人间时的微笑。从手忙脚乱到种种磨合,孩子会爬,会走,会跑……TA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育儿是一场修行,这不是孩子的,而是父母的修行。

孩子是颗种子,首先要对自己和孩子有信心。因材施教,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或有怎样的行为,做为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最美好的祝愿。

再来就是要有耐心和同理心。当孩子在家里的墙上,沙发上到处都画得乱七八糟时,当孩子玩水把衣服地板全部弄湿时,能以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孩子也许会很配合大人讲道理。

孩子也是面镜子,能反射照见出父母的种种言行,特别是已经成习惯而难以自我觉察的部分。

有这样一个视频:在某地的车站,工作人员拦下了两个孩子要求他们进行身高测量。这时,A女士尴尬又气愤地让儿子上去测量一下标准身高,还不忘小声嘱咐一句“上去前,把鞋子脱掉,让他们看看”。

B女士是A女士的同行者,她的孩子同样需要通过身高来决定是否要购买车票。但B女士高兴的说:儿子,挺高了身板,希望你符合购票标准,那就证明,你真的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

这是生活中多么常见的戏码,很多的人都会说这么一件小事实在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无法预知这样的一件“小事”会给这个年幼的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一个父母在一件小事上都无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处理事情的能力,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他可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呢?

父母的行为孩子都学得很快,想要孩子长大之后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

育儿是一场自愈,养孩子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愈的是自己。

有一位妈妈,分享过一段话:“当站在幼儿园大班走廊上看着小子做着早操、唱着歌、时不时地回头和我对视眼神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想到了那个在幼儿园汇报表演时噘着嘴、不习惯涂口红的短发小姑娘。

我想到了那个不喜欢睡午觉、好几次从幼儿园逃学回家的假小子。我想到了那个在芭蕾舞房因为压腿痛得默默流眼泪的小女孩。”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治愈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仿佛是孩子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治愈过去的伤痛,弥补过去的遗憾。但,我们也终究明白,孩子将会拥有一个崭新的,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人生!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绽放生命的能量,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所以,亲爱的,不要急,育儿育己,我们一起慢慢修炼,和孩子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