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东西总乱放,该不该管,怎么管

文 / 爆笑如雷笑笑笑
2021-03-31 09:21

大家好,这里是深情育儿:

老规矩,先分享个故事:晚饭前,大人们在做家务,孩子在玩玩具,奶奶喊道:“宝贝,吃饭啦。”听到后孩子走向饭桌,妈妈看到满地的玩具,说道:“收拾好玩具再吃饭。”孩子可怜巴巴的说:“妈妈,你来帮我收拾嘛。”妈妈故作严厉道:“卖萌没用,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在看到卖萌没用后,随即放出了大招'躺地上嚎啕大哭'。奶奶见状急忙走过来安抚道:“哎呦呦,宝贝不哭啦,奶奶帮你收拾。”孩子随即露出笑容。妈妈说:“妈,让他自己收,这是定好的规矩。”奶奶说:“规矩事小,吃饭事大,宝宝都饿了,先吃饭。”这时爸爸站在一旁不敢说话。

首先要明白的是,收纳整理是培养秩序感的基础,要从小养成。

孩子不收拾玩具,跑不了以下几个原因:

要求笼统,不明所以:

你总是对孩子说,要把这些玩具都收好,把自己拿的东西放回原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给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到底该放到哪里,又该怎么做呢?指令不具体,孩子心里没有规划,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包办代替,养成陋习

人都是有惰性的,大人自己还忍不住要偷懒呢,更何况是小孩子,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帮忙的话,那么会越帮越懒,越懒越需要帮,形成了恶性循环,容易使孩子丧失自理能力,出门在外照顾不好自己,出了事情就要找别人,家长还要跟着操心,得不偿失。

规矩不严,随心所欲:

事先制定好了规则,如果孩子一耍赖就妥协,长辈一护就作罢,他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即使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但因为有人护着也会对此毫不在意,就不用想着孩子会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在这里深情给大家分享几个处理这类事情的小妙招:

设计游戏,提高参与感:

把收玩具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可以编故事,唱儿歌送玩具回原处;也可以设计竞争场景,激发孩子的胜负欲,增强亲子间的互动,让孩子能够养成好的习惯。

共同制定,规矩上墙:

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大人的独裁,小娃必定不服,不妨双方协调,做一个规矩表,并公之于众,随时提醒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慢慢形成习惯,但做到了的话,要及时鼓励,为孩子提供动力。

说服老人,统一战线:

在家里切记不要分裂成两个阵营,要保持教育一致性,如果大人对孩子的事情都产生了分歧,那孩子就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了,只有统一战线,处在同一阵营,才可确定教育革命的成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