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觉得,辅导孩子作业,给孩子讲一些人生道理。就已经很好地尽到了家长的教育责任,或者再提供一些亲子陪伴时间,就比大部分家长做得更好了。还有相当多的家长,连辅导孩子作业都做不到,讲道理也只是威吓而已。有句话叫做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熊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熊家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希望孩子是怎样的,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什么样子。可是很多家长自己做不到,却希望孩子做到,孩子自然是抵触的。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的亲子时间都不够,不是家长没时间,就是孩子没时间。我们更需要去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来弥补量上的不足。亲子互动是从影响和引导两方面去教育孩子的主要教育方式。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内在品性优良,健康活泼,对外彬彬有礼,谈吐大方,社交无碍。家长对于孩子的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建立良好的榜样呢?对于孩子来说影响最主要的是情感满足与积极回应,情感满足可以塑造孩子阳光活泼的性格,积极回应能够塑造孩子的行为风格。对孩子的引导主要体现在鼓励和教育上,孩子在面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难免纠结,犹豫。对于很多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判断,束手无策。这就需要家长鼓励,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是让孩子有一个是非观念,对于很多事物能够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

情感满足是父母在肢体或语言上对孩子情感上的喜爱,具体表现在与孩子交流时能够使用温暖的语调,不要使用粗暴语气。说的时候也以正向积极的交流,比如需要我帮你吗?不着急,慢慢来,避免说一些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不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负面语言。面对孩子时都能保持微笑,以放松的姿态处理问题,而不是总是用一个权威的身份去压制孩子,例如:思考清楚了吗?我说的话听清楚了吗?多去肯定孩子的态度,思维,夸奖孩子的行为,不可以用指责缺点来代替。在空间上去亲近孩子,不要对孩子敬而远之,躲避孩子。愿意和孩子互动,交流做游戏,陪伴,而不是各自一部手机就打发了。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满足孩子对于家长的依恋感,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偏激。在学校里叶子一直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品学兼优,受到所有老师的喜爱。而小妍则是老师眼中的落后分子,学习上不肯用功,态度还非常恶劣,和每科老师都发生过冲突。在一次班主任的摸底了解中,发现叶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叶子的妈妈和叶子相处非常放松,从来不会把一些负面情绪带给叶子,并且经常和叶子去做一些义工,志愿者,给到叶子充足的爱,所以叶子可以正视自己的家庭,接受家庭的不完整,并且积极地去生活,努力的学习。而小妍的家里,爸爸妈妈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吵架,毫不顾忌孩子的感受,就算没有吵架,爸爸妈妈也都是各玩各的,对小妍关心较少,小妍出了问题就是一顿打骂。所以小妍总是一副自暴自弃的样子,对待很多问题的态度都比较偏激。家长教育孩子先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爱的不满足,孩子的性格就会偏激。在对孩子的积极回应中,孩子会感受到我们行为模式,从而不自觉的去模仿。家长的积极回应代表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兴趣,需求和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与回应。这就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娱乐。能够去响应孩子的兴趣与需求,一切图省事的放养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并且我们还要去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不违反道德,法律),培养他的勇敢品质,开放性思维以及执行力,不要一味觉得不合适,没有用,毕竟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呢。当孩子有了情绪,做家长的也能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帮助,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勇敢,理智面对。当孩子在说话时最好面容轻松的看着孩子,并且及时回应。家长的积极回应让孩子面对人生更积极,勇敢,更有信心。我们来对比一下下面家长对孩子的回应产生的不同效果,孩子:“妈妈,车怎么还不开啊。”妈妈:“就是啊,怎么还不开呢。”~~赞同。接住孩子的情绪。孩子:“真是的,开的太慢了。”然后就去看自己的书了。分享了情绪,是朋友式的、更平等的沟通方式孩子:“妈妈,菜怎么还不上啊。”妈妈:“再等一会哈,过一会就来了。”~~建议/压制。孩子:“我不要!我要现在就吃!我肚子饿死了。”妈妈:“再坚持一下。”孩子:“我不要!”父母式的,意味着权威和某种程度的压制前一种回应孩子的内心是平和的,情绪被家长看见,接纳,和孩子保持同一立场,后一种回应孩子和家长是对立的,家长只针对上菜迟了给出自己的建议,压制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持续积累。

鼓励是父母对孩子的努力,探索,独立玩耍,选择,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支持。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提出建议前先等待孩子的反应,不要先入为主的就决定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对于孩子的选择可以去支持,有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选择总是觉得失礼,丢脸,又反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选择困难症,优柔寡断。对于孩子的一些事情鼓励他自己独立完成,并且对于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即便是对于孩子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建议而不是以命令下达,最后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不是不屑一顾态度。总的来说对于孩子的事情保持极大的热情,就像一个啦啦队狂热的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下面的对话是孩子在画画时和妈妈的对话,妈妈对孩子的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对孩子肯定,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妈妈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孩子:这是龙飞船。妈妈:哦,龙飞船。画的好棒 !~~复述,表示关注孩子:里面有个龙妈妈,正在孵蛋。妈妈:哦,龙妈妈在孵蛋呀。这个想法不错!~~复述,表示关注孩子:飞船有做饭的舱,还有看风景的舱。妈妈:“还挺齐全的,看什么风景啊?”~~提问孩子:“看太空啊。这里还有前望镜、后望镜。还有一个机械臂,抓着一个捕虫网。”妈妈:“好厉害呀!那捕虫网?干什么的?”~~提问孩子:“捕捉那些飞来飞去的小行星和陨石。它们很重很重的,捕虫网要牢固一点。”。教育是家长对于孩子认知和行为的指导,通过交流互动来达到调整孩子的认知,行为习惯。具体体现为,对于孩子不了解的事情和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我们要主动解释事情的原因,不能以孩子年纪太小为由而敷衍过去。带领孩子拓宽活动范围,并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富有建设性建议。比如一些不爱运动,喜欢宅的孩子,我们要带领他做一些户外活动。和孩子外出的时候,要对社交活动保持热情。给孩子讲解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文明用语,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社交行为。对于一些理解和表达上的问题,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孩子对于人情世故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和孩子一起将所面临的困难解构分析,将孩子觉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够主动询问孩子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并且愿意和他在一些事情上面讨论,比如一些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学生的一些偏见等。

比如下面这个家长,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纠纷,回家后给妈妈说了,妈妈并没有批评她,教他怎么做,而是引导她思考怎么有效的处理这件事。孩子:妈妈,我今天和莉莉吵架了。妈妈:哦,那是因为什么呢?孩子:她经常不打扫卫生,跟她说也不听,每次都是我一个人打扫。妈妈:那这样的确让人生气,你们吵了之后你有没有觉得好点?孩子:感觉出了一口气,但又觉得可惜。妈妈:可惜什么呢?孩子:我和莉莉再也不能做朋友了。妈妈:那你们吵完,莉莉打扫了吗孩子:打扫了,但是她很生我的气。妈妈:你觉得除开不打扫卫生,莉莉怎么样?孩子:挺好的呀,我们有很多话说。妈妈:其实是你对莉莉不打扫这个行为看不惯,而非对她本人有意见对吗?孩子:嗯……是的。妈妈:那莉莉应该也是对你和她吵架这件事很生气,而不是对你这个人一直生气,你觉得呢?孩子:我想应该是的。妈妈: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呢?孩子:我明天去和莉莉好好说一下,不能因为一件事影响我们的友情。我们一直在讲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究竟是希望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呢?是希望他更有能力,希望他更有成就,还是希望她生活得更好。孩子在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历教育,技能教育。那父母能教给孩子什么呢?父母就是要利用言传身教的机会,去塑造孩子为人处世的性格,让孩子有能力,有底气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挑战。